中国为什么要建高铁
适合高速铁路的生存环境其实只有两条基本原则:第一是人口稠密和城市密集,而且生活水准较高,能够承受高速轮轨比较昂贵的票价和多点停靠,第二是较高的社会经济和科技基础,能够保证高速轮轨的施工、运行与维修需要.总体情况
对沿线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推进和均衡作用;促进了沿线城市经济发展和国土开发;沿线企业数量增加使国税和地税相应增加;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149染.
随着京津城际铁路、京广高速铁路、郑西高速铁路、沪宁城际高速铁路、沪杭高铁、京沪高铁、哈大高铁等相继开通运营,中国高铁正在引领世界高铁发展.中国高速铁路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深入思考.中国为什么必须建设高速铁路?短短几年中国为什么能够建成世界瞩目的高铁?高铁时代到底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加快发展高速铁路的呼声,中国学术界早已有之.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呼声越来越强烈.
1992年,在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和中国铁道学会召开的高速铁路发展研讨会上,专家们就指出,中国高速铁路要尽快起步."中国比哪个国家都更需要高速铁路.对高速铁路,国民有需求,经济发展有需求,市场有需求,铁路的深层发展有需求."
1999年,北京交通大学教授申金生指出,高速铁路作为适应现代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高科技产品,是以高速度、大容量、低149染、安全可靠著称的先进的交通工具.它的采用将大大降低交通运输的社会成本,从而产生很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进入本世纪,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专家们认为,交通运输各行业中,从单位运量的能源消耗、对环境资源的占用、对环境质量的保护、对自然环境的适应以及运营安全等方面来综合分析,铁路的优势最为明显.因此欧洲各发达国家在经历了一段曲折的道路之后,重新审视和调整其运输政策,把重点逐步移回铁路,其策略中重要的一环是规划和发展高速铁路.专家们纷纷指出,发展中国高速铁路势在必行.高铁将通过中国大部分,把中国变成一个"中国村".
带动经济
沿线城市焕发新活力高铁对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促使高铁沿线中心城市与卫星城镇选择重新"布局"——以高铁中心城市辐射和带动周边城市同步发展.
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时期,高铁给沿线城市带来的高速交通优势,将使城市资源重新得到评估、定位和
布局,实现周边城市在高铁圈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下同步发展.
由
于高铁通车,运力资源得到有效整合,既有铁路运力得以释放,缓解了长期以来运能与运量的紧张矛盾,更加快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生产要素的快速流通.因此,高铁沿线城市重新受到国内外投资商的青睐,纷纷前来考察项目,投资办厂.一些"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开发价值,也再次评估,重新焕发出发展活力.
高铁在山东德州设站,因此吸引着周边城镇纳入到德州高铁经济圈的发展中来,使城市规模布局快速扩张.毗邻德州的陵县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主动将其纳入德州城市规模扩张布局中来,以高铁交通优势来提升陵县与德州"同城经济"的区位价值,与德州市同谋划、同发展,以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带动全县经济社会进入"高铁时代"快车道.
日前,计划投资50亿元的中昊创业高铁产业园在四川省广汉市经济开发区开工建设,规划将建成全国知名的高铁产品制造基地.高铁成为广汉经济发展布局的新机遇、新主题,一大批与高铁相关的产品研发项目落户高铁产业园区,大大加快了高铁科技的产业化进程.
高铁从河南荥阳穿城而过到郑州,使荥阳与郑州距离近得触手可及.荥阳市委负责同志说,我们要抓住高铁带来的城市发展新机遇,更加积极、主动地接受郑州辐射带动作用,融入到郑州城市布局中去,着力将荥阳打造成郑州市的新城区和"西花园".
中国高铁是什么?
中国的高速铁路的建设始于1999年所兴建的秦沈客运专线.经过10多年的高速铁路建设和对既有铁路的高速化改造,中国目前已经拥有全世界最大规模以及最高运营速度的高速铁路网.截止2010年10月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运营时速200公里以上的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已经达到7431公里.
中国正在建设的高铁有几条
——京沪高铁,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最长、技术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全长1318公里,连接环渤海和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区.2008年4月18日开工建设.
——哈尔滨至大连高速铁路,在北纬42度以北严寒地区修建的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全长904公里,2007年8月23日开工建设.
——北京至广州高速铁路北京至武汉段,起点站为北京西站,终到站为武汉站,全长1125公里,北京至石家庄段2008年10月7日开工建设,石家庄至武汉段2008年10月15日开工建设.
——兰州至乌鲁木齐第二双线高速铁路,起点为兰州站,终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