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战争在线_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资料
普法战争是怎么回事 普法战争 普法战争是普鲁士为了统一德国并与法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而爆发的战争。但战争是由法国发动,最后以普鲁士大获全胜,建立德意志帝国告终。在德法两国,此战役称为德法战争。 战前背景 普奥战争后,位于德国西南部地区的达姆施塔特、巴登、符腾堡和巴伐利亚4个邦国仍然独立,德意志的统一还未完成。与此同时,法国的拿破仑三世既不愿意看到一个统一强大的德意志在其东边虎视耽耽,又要转移因国内政局不稳而怨声四起的百姓的注意力。于是,无论是俾斯麦还是拿破仑三世都在积极准备用兵。 当时的国际形势对法国不利。法国于1859年动工开凿的苏伊士运河,已在1869年竣工通航。英国认为这是对它统治下的中东地区和印度的一种潜在威胁,因而把普鲁士作为抗衡法国的力量。沙皇俄国自克里米亚战争遭到惨败后,同英、法关系较为冷淡。它表面上保持中立态度,实际上支持普鲁士对法国作战以便坐收渔人之利。另一个大国奥匈帝国,虽想支持法国对普鲁士进行报复,但力不从心。 战争成因 普鲁士为了统一德国,在1864年及1866年先后击败了丹麦及奥地利,但法国却仍然在幕后太阳控著南德意志诸邦,阻碍德国统一。为此,在普鲁士首相俾斯麦的策动下,以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制造争端,令法皇拿破仑三世对普宣战,普鲁士借此团结德意志民族,进攻法国。 战争经过 在法皇宣战后,法国随即编成莱茵军团,于法德边境地带集结。该军团共有八个军,约22万人,由拿破仑三世任总司令,勒布夫为总参谋长。法国欲先发制人,夺取法兰克福,逼使普鲁士屈服;但与此同时,普军亦集结了三个军团,约47万人,由威廉一世为总司令,毛奇为总参谋长。普鲁士则计划以优势兵力,集中向阿尔萨斯和洛林进攻,将法军击溃于边境在线,再继而进攻巴黎,逼使法国投降。 战争以法军在1870年8月2日于萨尔布吕肯地区向普军进攻为开端。但到了8月4日,普军已顺利击溃法军,进入反攻阶段。与此同时,法军在其余各战场相继失利,被逼退回国境,转入防御。至8月中旬,法军已被普军一分为二,一部由巴赞元帅的莱茵军团共17万人被普军包围于麦茨要塞;另一部由拿破仑三世和麦克马洪元帅率领的12万余人在8月30日与普军激战后被逼退守色当。 在9月1日至2日,普法两军于色当进行决定爱的大战,即色当会战。9月1日上午,普军占领了符里济、栋舍里等地,成功切断了法军西撤的道路,并从后堵截法军。而在当天中午,普军亦完成了对法军的合围,并以强大的火炮作出攻击。当时下午,在法军数次试图突围失败后,拿破仑三世被逼于下午4时半派人呈信威廉一世,表示愿“将他的佩剑交到陛下的手中”。9月2日,拿破仑三世正式率8.3万官兵向普军投降。在这场战役中,法军损失12.4万人,普军只损失了9000多人。法国举国哗然,资产阶级趁机于法国国内发动政变,推翻帝制,成立国防政府。 战争影响 普法战争以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垮台和法国资产阶级政府的投降而告结束。普法停战的和约法兰克福条约极其苛刻:规定法国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予德国,并赔款50亿法郎。这也导致了法国3月18日巴黎无产阶级革命的爆发。而于1871年1月18日,普王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宫的镜厅宣告建立德意志帝国,他本人成为首任皇帝。德国遂告统一。但德法两国于这次战争中的结怨,为日后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伏线。 普法战争是1870年7月19日~1871年5月10日法国同普鲁士王国之间的一场重大战争。 普法矛盾由来已久,19世纪60年代两国关系恶化。法国企图阻碍德意志统一,称霸欧洲。普鲁士王国企图打败法国以便统一德意志,争霸欧洲。英国、俄国则不愿法国过分强大,国际环境有利于普鲁士王国。 1868年西班牙爆发革命,西班牙临时政府建议德意志霍亨索伦王族的利奥波德亲王即西班牙王位。法国提出异议,普鲁士国王让步。1870年7月13日法国要求普鲁士国王做出永久不让霍亨索伦家族继承西班牙王位的保证,普鲁士国王同意,并电告普鲁士王国首相俾斯麦。而俾斯麦蓄意挑起战争,篡改了国王电文并公之于众,使法国蒙受耻辱。西班牙王位问题成为战争导火线。 7月19日法国向普鲁士宣战。法军屡败。9月1日色当决战,2日拿破仑三世和麦克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admin本文地址:http://shuangbaotai.net/sbt/12187.html发布于 2020-11-15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兴趣知识网


影响(德国)
1、完成统一
普法战争后,普鲁士打败法国,从而排除了法国对普鲁士统一的干扰。1870年11月,代表北德意志联邦的俾斯麦与南德四邦政府缔结联合的和约,南德四邦与北德意志联邦合并,成立“德意志帝国”。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正式即位为德意志帝国皇帝,德意志统一最终完成。
2、加快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和经济发展
普法战争使德国最后完成政治上的统一,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和独立的经济体系;德国从法国攫取了五十亿法郎的军事赔款和拥有丰富铁矿的阿尔萨斯、洛林,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巨额资金和丰富的矿产资源;特别是对外战争的胜利,使容克地主、资产阶级更加醉心于对外侵略扩张,大批军事订货,刺激了重工业的发展。这使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呈现跳跃式发展,迅速完成工业革命,到19世纪末,其实力超过法国、英国。
3、德国欧洲霸权地位上升
普法战争中,德国战胜法国,一跃成为欧洲举足轻重的强国,这就改变了自克里米亚战争以来的欧洲格局,使德国在欧洲的霸权地位上升,成为强大的“中欧帝国”。
4、使德国的外交政策发生新的变化
普法战争后,一方面,德国的强大使德国进一步加快了对外扩张的步伐“我们也要求日光下的地盘”,另一方面,在欧洲,德国虽打败了法国,却不能以武力将其消灭,德国以后便以推行孤立法国,防止欧洲大国与法国结盟作为它的外交政策。
影响(意大利)
1870年7月,普法战争爆发后,拿破仑三世不得不调回驻罗马的军队,9月初,意大利军队和加里波第的志愿军进入原被法国控制的教皇辖地,占领罗马。后根据公民投票,罗马合并于意大利,教皇被剥夺世俗权力,避居梵蒂冈。至此,意大利借助于普法战争法国的失败,赶走了法国的势力,收回被法国占领、控制的教皇辖地,最后完成统一。
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
普法战争打破了相对平稳的欧洲均势关系,德意志帝国崛起,法国衰落,改变了殖民主义力量对比,从而加剧了列强之间的矛盾,促使殖民主义国家重新调整相互之间的关系。德国力图以一个联合起来的欧洲,孤立法国,包围不稳定的法兰西共和国,它协调了与俄国和奥匈帝国的矛盾,1873年三国正式形成“三皇同盟”,实现了孤立和削弱法国的目的。随着对殖民地的争夺加剧,三国之间的关系逐渐恶化,1878年柏林会议后,“三皇同盟”瓦解。1882年德又与奥意形成三国同盟,与此同时,法与英俄也逐渐接近,形成三国协约。从而在欧洲形成两大军事集团,两大军事集团疯狂的扩军备战,进一步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