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桃花源记小说_桃花源记柳杏儿 完整版精选在线

admin 2020-10-04 54
桃花源记小说_桃花源记柳杏儿 完整版精选在线摘要: 桃花源记全文陶渊明《桃花源记》赏析●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

桃花源记全文

陶渊明《桃花源记》赏析

●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背景简介

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陶诗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作风而进入更纯熟的境地,像一座里程碑标志着古朴的歌诗所能达到的高度。陶渊明又是一位创新的先锋。他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将玄言诗注疏老庄所表达的玄理,改为日常生活中的哲理;使诗歌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并开创了田园诗这种新的题材。

《桃花源记》的故事和其他仙境故事有相似之处,描写了一个美好的世外仙界。不过应当强调的是,陶渊明所提供的理想模式有其特殊之处:在那里生活着的其实是普普通通的人,一群避难的人,而不是神仙,只是比世人多保留了天性的真淳而已;他们的和平、宁静、幸福,都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的。古代的许多仙话,描绘的是长生和财宝,桃花源里既没有长生也没有财宝,只有一片农耕的景象。陶渊明归隐之初想到的还只是个人的进退清浊,写《桃花源记》时已经不限于个人,而想到整个社会的出路和广大人民的幸福。陶渊明迈出这一步与多年的躬耕和贫困的生活体验有关。虽然桃花源只是空想,但能提出这个空想是十分可贵的。

桃花源记原文

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jiá)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shě)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huò)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qiān)陌(mò)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zhòng)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 yāo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yì)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有一个武陵人以捕鱼为生。一天,他沿着小溪向前走,忘记走了多远的路程。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艳美丽,落花繁多。渔人对眼前看到的景象感到非常诧异,又向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隐隐约约好像有些光线。(渔人)就丢下了船,从洞口进去。起初,洞口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宽敞明亮了。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这类的东西。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处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都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孩子们都悠闲自在自得其乐。

  村中的人看见了渔人,竟大吃一惊,问他从哪来的。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又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晋朝了。渔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村人)都感叹惊讶起来。其余的人又各自把渔人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住了几天,就告辞离开。临别时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旧路回去,处处做了记号。到了郡里,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些情况。太守立刻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做的记号,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品德高尚的人,听到了这件事,高高兴兴地计划前往。没有成功,不久就因病而终了。此后就再也没有探寻桃花源的人了。

  句子翻译

  1.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译:东晋太元年间,有一个武陵人以捕鱼为生。注释:“武陵是湖南常德历史上的第二个行政区划,魏晋后,武陵郡辖沅水流域诸县。”(《武陵藏珍---沅澧流域历史文化图说》)

  2.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译:(他)顺着溪水划船,不记得划了多远的路程。

  3. 忽逢桃花林,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译:忽然看见一片桃花林,两岸几百步以内,其中没桃花源记小说_桃花源记柳杏儿 完整版精选在线有别的树,芬芳的青草鲜艳美丽,坠落的花瓣繁乱交杂。

  4.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划行,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5.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译: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便看到一座山。

  6.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译:山上有个小洞口,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渔人便离开船,从洞口进去。

  7.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

  译:刚开始山洞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齐。

  8.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qiān)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都可以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9.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译:里面来来往往的和种地劳作的,男女的穿戴,全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一样。老人和孩子们各个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10.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译:(村人)看见了渔人,就非常的惊讶,问(渔人)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回答了。

  11. 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译:(村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备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12.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译:村里的人听说有这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13.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

  译:(村人)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县的人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14. 不复出焉,遂(suì)与外人间(jiàn)隔。

  译:从此不再出去,就与外面的人断绝来往了。

  15.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村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经历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朝和晋朝了。

  16. 此人一一为(wèi)具言所闻,皆叹惋(wǎn)。

  译:这个人对(村人)一一详细地说了他所知道的,(村人)都很感叹,惋惜。

  17.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译:其他的人各自又都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肉饭菜(来款待他)。(渔人)过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离去。

  18. 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

  译:里面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19.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译:(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原来的路划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

  20. 及郡(jùn)下,诣(yì)太守,说如此。

  译: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说了他进出桃花源的事情。

  21.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译: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标记,居然迷路了,找不到回去的路了。

  22.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译:南阳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打算前往。

  23.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还没有去成,不久就得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没有人寻路探访的人了。

《桃花源记》编一个故事

《新桃花源记》

我为身边的杂事搅扰得心烦意乱。晚上熄灯后躺在床上,于胡思乱想之中无论如何也无法熟睡。忽而我在朦胧中被一阵异香惊醒,睁开眼睛,竟看见床前飘着一朵金黄的菊花,虽在黑暗中,它的鲜艳的色彩也无法被掩饰。那细长的花瓣错落有致的卷曲着,一尘不染的,让人在面对着这“花之隐逸者”时,也顿生心旷神怡之感。我方知那让我惊醒的异香,乃是来源于它了。那香气并不浓烈,宛如悬在空中的一缕丝绦,若隐若现的,使你疑心它本是来自于仙境。我只觉得那花朵连同它的气味已经融入了我的灵魂,我几乎要入定了……

忽然,它开始慢慢的飘走了,而我也情不自禁的随它而去。我不知它要带我飘向何方,只觉得树木,楼房,校园,街道……那黑暗中的万物连同几点未熄的灯火都渐渐离我远去。慢慢的,它们又都融化了,彼此混杂在一起,如一片黑色的河水,时而缓缓的流淌,时而剧烈的翻腾,突然这一切却又凝固了,就像一张被胡乱泼满了墨汁的画布一样。

不知过了多久,终于连那夜幕也离我而去了。我的眼前是一处幽静的村舍,一圈篱笆围出了宽敞的院落,几间草屋在院子中间伫立着,房前屋后栽植的树木蓊蓊郁郁的,为这院子平添了许多生气。时候大概是初秋,种在篱边的菊花尚未开放,不过几株性急的已经长出了骨朵儿。往远处望去,可以隐约的看见连绵的群山的影子。

我推开柴门,走入院中,这才看见屋前树下的石桌旁坐着一位老人,他端着杯子,正在那儿安详的独饮——我不知道他是在品茶还是酌酒。不意间那熟悉的诗句在我的脑海里浮现了出来:“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我禁不住小声说了出来:“啊,陶渊明先生!”老人抬起头,看见了我。我有些后悔自己的冒失,心里思忖着如果他问我是谁,是怎么来到这里的,我该如何回答。可他只是微微笑了一下,说道:“你好啊,年轻人。”接着便问:“你觉得我住的这地方怎么样 ?”

“真是太美了!”我回答,“这里远离尘世的喧嚣,人与自然和谐的融为一体,住在这儿能让人把一切烦扰都忘得一干二净……”

“那只是你现在看到的,”他轻轻摇了摇头,说,“你还记得钱钟书先生是如何借用西方人评论他们的牧歌的话来评价中国的田园诗人的吗?”

“记得记得。他说西洋文学里的牧歌老是形容草多么又嫩又软,羊多么既肥且驯,牧童牧女怎样在尘世的净土里谈情说爱,于是有人说这种诗里漏掉了一件东西——狼。而中国传统的田园诗也常常遗漏了一样东西——狗,地保公差这一类统治者的走狗以及他们所代表的剥削和压迫农民的制度。”

“是啊。后人从我的文字中看到的,绝不是我的生活的全部。弃官归隐虽然让我远离了官场的污浊,但因此我也不得不忍受贪官酷吏们的横征暴敛。当那些官差在村子中叫嚣隳突的时候,你跟本没有办法躲避他们。唯一值得庆幸的,只是自己不必再与此等人同流合污而已。而且,生活中的烦恼还不只这些。我虽不愿作官,可毕竟是个文人,于种田还是外行。如果遇上年景不好,一年的收成都不一定能填饱肚子。‘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呵呵,现实可绝非诗里写的那么轻松啊。还有更糟的呢:自从归隐以后,我的家里已经着了三次火,遇到这样的事情,谁还能够平心静气?”

“唉,刚到这里的时候,我还以为来到了您笔下的桃花源呢。”我怃然,“看来世外桃源终于不过是个乌托邦罢了。”

“不,你错了,年轻人。我问你:假如没有那些烦恼,你是否愿意过这样的生活呢?”

我没有料到他会问我这样的问题,沉思良久,才答道:“我倒是愿意,只是我不能。我还要找工作,还要准备考试,还要拿学位……”

“哈哈哈……”他笑了起来,“这就是了。其实,无论你身在何处,都无法逃避世俗的羁勒,除非你能不食人间烟火。所以,桃花源不是世上的一处地方,而是你心中的一种意境。”我听得一脸茫然,他接着说:“桃花源其实就在你的心里,当纷繁芜杂的世事让你的灵魂无法安宁的时候,你自然会想到它。那里没有争名逐利,没有尔虞我诈,也没有人间世的那许多欲求。那里是一处宁静的港湾,当你的心灵之帆经历过一番惊涛骇浪之后,一定会停泊在那里。只要你在心中为自己保留这样一处桃花源,无论你在生活中遇见什么烦恼,你的灵魂都能找到它的归宿。守住心中的桃花源,你便不会迷失自己。记住:桃花源,就在你的心里……”

心中的桃花源,心中的桃花源……

我躺在自己的床上,没有了村舍,也没有了那菊花。

心中的桃花源啊,我如何才能找到你?

心中的桃花源,你竟比那现实中的桃花源更其缥缈……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admin本文地址:http://shuangbaotai.net/sbt/6330.html发布于 2020-10-04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兴趣知识网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