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顾安童司振玄免费阅读_顾安童 全文免费阅读精选在线

admin 2020-10-03 51
顾安童司振玄免费阅读_顾安童 全文免费阅读精选在线摘要: 元朝丞相伯颜姓什么?1.蒙古巴邻氏伯颜(Bayan,1236年—1295年),蒙古八邻部人。元朝大将。曾祖述律哥图、祖阿刺从成吉思汗征战有功,封为八邻部左千户及断事官伯颜(1236...

元朝丞相伯颜姓什么?

1.蒙古巴邻氏

伯颜(Bayan,1236年—1295年),蒙古八邻部人。元朝大将。曾祖述律哥图、祖阿刺从成吉思汗征战有功,封为八邻部左千户及断事官

伯颜(1236—1295),伯颜,是蒙古八邻部人。他曾祖父述律哥图在太祖手下当差,任八伯颜

邻部左千户职位。祖父阿刺继承了他曾祖父的职位,并兼任断事官,因为平定忽禅有功,又扩充了忽禅的地盘。父亲晓古台继任了他祖父的职位,并跟随宗王旭烈兀夺取西域。伯颜在西域长大。到元朝初期,旭烈兀派他去朝奏事,元世祖忽必烈见他长的很雄伟,说话很直爽,对他说“绝对是当诸侯王臣的好料子,让他留下给我做事吧。”于是他就留下为忽必烈处理国家的一些事情。一直没有能和他相比的。世祖越发认可他的贤能,便敕中书右丞相安童的女儿给他做老婆,并说:“做伯颜的老婆,不令你的姓氏失色。”第二年七月,伯颜官拜光禄大夫、中书左丞相。朝廷里的大小事情,有难办的,他往往三言两语就能搞定。众人信服的说:“真正有能耐的宰相啊。”过了四年,担任中书右丞相,过了七年,搬到同知枢密院任职。第十年的时候,按皇帝的遗嘱立燕王真金为太子。 [1]

2.蒙古蔑儿乞部

伯颜(Bayan,?—1340),蔑儿乞氏,元朝权臣。 伯颜祖父称海,为领军百户,从宪宗攻宋合州钓鱼山死;父谨只儿,仁宗时总领太后兴圣宫宿卫。伯颜年十五,成宗命侍皇侄海山。大德三年(1299)至大德十一年(1307),从海山出镇北边,与西北叛王海都、都哇战,屡立战功。   大德十一年,成宗死,海山率部南还争位,大会诸王驸马于和林,赐伯颜号“拔都儿”。   海山即位,是为元武宗,授伯颜吏部尚书,不久改任尚服院使,又任御史中丞。至大二年(1309)十一月,任尚书平章政事,特赐蛟龙虎符,领右卫阿速亲军都指挥使司达鲁花赤。 延祐三年(1316),元仁宗命伯颜为周王(武宗子和世琜)府常侍。其后历任江南行台御史中丞、御史大夫,江浙行省平章政事,陕西行台御史大夫等职。至治二年(1322),复任南台御史大夫。  泰定二年(1325),又任江西行省平章政事。三年,任河南行省平章政事,佩虎符,节制江淮诸军①。 致和元年(1328)七月,泰定帝死于上都,武宗旧属燕铁木儿任佥枢密院事留守大都,谋立武宗子为帝,联结同党发动政变,拘杀异己,严控枢密诸要害,遣同党明里董阿等驰乘驿迎武宗次子怀王图帖睦尔于江陵,并命以其谋密告伯颜,使选兵以备扈从。伯颜立即响应,筹集粮饷费用,征发民丁,增置驿马,补城浚濠,修战守之具,选募骁勇士五千遣往护卫怀王北行。同僚平章曲烈等持异议,参政脱烈台谋刺伯颜,都被伯颜处死。怀王至汴梁,伯颜劝请即速北上大都即位,并亲自披坚执锐,率军护送。同年九月,怀王即位于大都,是为元文宗。伯颜以功特加银青荣禄大夫,仍领宿卫,寻加太尉,进开府仪同三司、录军国重事、御史大夫、中政院使。天历二年(1329)正月,拜太保,加忠翊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元明宗即位,任中书左丞相。明宗暴死,文宗嗣位,加伯颜储政院使。三年正月,任知枢密院事。至顺元年(1330)文宗以伯颜功大,特令凡饮宴比照诸宗王赐“喝盏”之礼,并赐怯薛歹百人,蔑儿乞百人,阿速百人为其宿卫,又命尚世祖阔阔出太子女孙卜颜的斤。二年八月,进封浚宁王,并追封其先三世为王。三年,诏建伯颜生祠于涿州、汴梁,立碑记其拥立之功。   八月,文宗死,同受顾命,立明宗次子,是为元宁宗;拜太傅,加徽政使。不久宁宗死,复依文宗皇后意,将明宗长子妥欢贴睦尔从静江迎入京。自文宗即位以来,朝廷大权一直掌握在右丞相燕铁木儿手中,伯颜地位虽仅居其次,但在实际国务中作用不大。次年(1333),燕铁木儿死,妥欢贴睦尔(元惠宗)即帝位,伯颜以翊戴之功拜中书右丞相、上柱国,监修国史。元统二年,进太师、奎章阁大学士,领太史院,兼领司天监、威武、阿速诸卫。十一月,进封秦王,继领太禧宗禋院、中政院、宣政院、隆祥使司、宫相诸内府,总领蒙古、钦察、斡罗思诸卫亲军都指挥使。中书左丞相、燕铁木儿子唐其势见伯颜独得势,耻位居其下,忿然说:“天下本我家天下也,伯颜何人而位居吾上。”遂与其叔塔里蓄谋政变,交结诸王晃火帖木儿。郯王彻彻秃告发其谋。后至元元年(1335)六月,伯颜捕杀唐其势及其弟塔剌海,皇后伯牙吾氏为燕铁木儿女,庇护其兄弟,亦被逐出宫毒死。塔里举兵叛,杀朝廷使者,北奔诸王晃火帖木儿。伯颜率军讨之,执塔里处死,晃火帖木儿自杀。七月,专命伯颜为中书右丞相,罢左丞相不置。赐“答剌罕”之号,子孙世袭。自此朝令悉归伯颜。中书平章彻里帖木儿议罢科举,诸汉臣争之,卒以伯颜支持此议,科举竟罢。三年,伯颜以广东朱光卿、河南棒胡等起兵反元,奏禁汉人、南人不得执兵器,并拘刷其马匹。甚至禁农家用铁禾叉,以防造反。又,诏禁汉、南人习学蒙古、色目文字;诸中央、地方衙门幕长并用蒙古、色目人,皆出于伯颜。他还荒唐地提出杀张、王、刘、李、赵五姓汉人,后因元惠宗不从作罢。四年,郯王入朝,伯颜为子求婚王女遭拒,极为不满,又忌郯王位尊望重,遂指使他人诬告其谋反,捕王下狱,查无实据后,竟不待诏令,擅自处决①。五年十月,诏以伯颜为大丞相。   伯颜独秉国柄,专权自恣,益无所忌,“诸卫精兵收为己用,府库钞帛听其出纳”《元史·脱脱传》),势焰薰灼,威权在顺帝之上,以致“天下之人唯知有伯颜而已”(《元史·伯颜传》)。其官衔多达246 字。顺帝深忌之。其侄御史大夫脱脱惧祸及己,至元六年(1340)二月,与顺帝心腹世杰班筹合谋,乘伯颜出猎柳林之机,将其黜为河南行省左丞相。三月,诏徙伯颜于南恩州阳春县(今广东阳春)安置。伯颜在途中病死于龙兴路(治今江西南昌)驿舍。

古代的名人有哪些?

汉代:司马迁,汉武帝,司马相如.

晋代:陶渊明

唐代,太多了,李白,杜甫..

宋代,太多了,三苏,苏轼苏洵苏辙,李清照

元代,忽必烈,关汉卿

明代,唐伯虎

清代,曹雪芹,蒲松龄

三国,周瑜,诸葛亮

隋朝,杨坚

伯乐的事例

柳传志的慧眼识英才任用杨元庆重新组建联想

杨元庆现任联想集团副总裁兼联想电脑公司总经理.当初,仅杨元庆重新组建大PC部可以自由“挑人”一项,没有联想老一代领导人凭着自己多年积累的威望撑着,没有老一代领导人去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就很难进行。柳传志敢用杨元庆是联想的幸事,也是杨元庆的幸事。

姓安的历史上有没有出过名人哦

安期生:秦代方士,琅琊人,相传曾跟从河上丈人学仙术,常在海上卖药,当时人称他为“千岁翁”。秦始皇东巡时,方士李少君曾对武帝说:仙人安期生吃巨枣,大如瓜。武帝曾派人到海上寻找他而不得。

安 同:曹魏时辽东胡人,在官明察,长于校练,家法修整,时人赞其有济世之才。

安 清:字世高。安息国太子。原来他已经继承了王位,但为了能回到中原来,就将王位让给他的叔叔,出家为憎,信奉佛教。 精通梵语,念经修行。于东汉桓帝建和二年到中国河南洛阳来宣传佛教。定居下来后,为了传教的需要,他又工读汉语,通晓汉语,译梵本为汉语,译《修行道地经》等30余部,皆属小乘。

安 民:宋代陕西省长安(今西安一带)人,著名石匠,当时著名的石碑,皆出其手。其品格高尚、不畏权贵,时颁蔡京所书《元党籍碑》于各州县,安民刻碑毕才知蔡京乃当朝奸臣,遂拒刻“安民刻石”四字,拒收百两酬金,为人称颂。

安 熙:字敬仲(1269-1311),号墨□,元代藁城(今属河北省)人,性淡雅,喜垂钓,不屑仕进,家居教授数十年,教人入学以居敬为本,读书以经术为先。四方来学者多有成就。著有《默庵集》五卷。

安 童:元代前期政治家。蒙古札剌儿氏。木华黎四世孙。忽必烈即帝位,召安童入宿卫,为四怯薛之长。至元二年(1265年)任中书右丞相。安童尊礼汉族士大夫,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积极协助忽必烈推行"汉法"。十二年,忽必烈命安童从皇子北平王那木罕出镇阿力麻里,防御叛乱的西北诸王。十三年,那木罕所部宗王昔里吉等叛变,将那木罕送交术赤系后王忙哥帖木儿,将安童送交窝阔台系后王海都。二十一年,被放还,仍为中书右丞相。二十四年,忽必烈重立尚书省,中书省形同虚设,安童因失去忽必烈的宠信,被迫辞职。至元三十年去世。

安 伸:淄川人,明代万历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少卿。著有《柱史草》等。

安 盘:明代嘉定州(今属上海市)人,官至兵科给事中,嘉靖初,以争大礼廷杖除名。著有《颐山诗话》二卷。

安 传:明代淄川(今山东省淄博)人,万历年间中举,累迁刑部郎中,出知卫辉府。著有《蛩音集》。

安 昶:清代书法家,江苏省金匮人,喜临摹古帖,尤善草书。

安金藏:唐代长安(今陕西省西安)人,为太常寺乐工。时太子李旦被人诬告谋反,武后下令查处此事,金藏为洗脱太子罪名,当众引佩刀自剖其胸,肠出,并言“愿剖心以明皇嗣不反”。武后感动,不疑李旦。

安禄山:唐安史之乱的祸首。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阳)杂胡。本名轧(一作阿)荦山(703-757)。母突厥人。安禄山少孤,后随继父改姓安,名禄山。 初为边境互市牙郎。安禄山骁勇机智,熟悉边地情况,又善逢迎,手段狡诈,初得幽州节度使张守赏识,继得玄宗宠信,至天宝十载(751年),已身兼平卢(今河北省)、范阳(今北京市)、河东(今山西省)节度使等职,集三镇(今辽宁西部、河北、山西一带)军、政、民、财权于一身。后乘玄宗晚年政治腐败,禁军虚弱,全国军事布局内轻外重之机,以讨权臣杨国忠为名,与史思明于十四载十一月,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同年陷洛阳。次年正月在洛阳称大燕皇帝,建元圣武。六月陷长安。从此唐半壁江山陷于战乱之中。至德二载(757年)正月,为其子安庆绪所杀。

安重荣:五代时朔州(今属山西省)人,初任后晋成德军节度使,后石敬瑭降契丹,自称儿皇帝,重荣以此为辱,遂起兵声讨石敬瑭,次年因战败而身亡。其子安德裕从小被其部下秦习所收养,喜好读书,博贯文史,精《礼》、《传》,后于宋开宝初年中进士,官至睦州知州,有文集四十卷。

安大嵬:明代云梦(今属湖北省)人,性雅,不慕功名,博学好古,精纬候。

安希范:字小范,号我素,江苏省无锡人。安国的孙子,安如山的次子,庶出。尽管出生在以富有闻名全国,“钟鸣鼎食”的家庭里,但幼年时代却过的是“弱子委孤相依为命的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饱览经史,学问大有长进,自认为他岳父的藏书是他日后为人和治学的得力所在。他在19岁那年就考取了秀才。万历年间进士,授礼部主事,著人《天全堂集》等。

安维峻:甘肃省秦安人,清光绪年间进士,授编修。中日甲午战争期间,上疏痛斥李鸿章挟外洋以自重,投降卖国,中外臣民无不切齿痛恨。因言冒慈椿而被革职。后隐居柏崖,闭门著书。安维峻直言敢谏,曾被慈禧革职,后又启用,充京师大学堂总教习。著有《四书讲义》、《诗文集》。

安鸿勋:清代江苏省金匮(今常熟)人,官至训导,善行草书。

安文钦:陕西省绥德人,清末秀才,抗战时期积极与八路军合作,建国后,历任陕西省人民政府委员,第一、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被称为“陕西四老”之一。著有《满腹牢骚记》等。

安 俊:宋代名将,字智周,太原人。官至陵川防御史。久在边地,羌人识之。知环州,种世衡得俘虏,问:“尔畏谁?”答:“畏安太保。”种指安,说:“此长髯将军正是。”

安得裕:北宋初朔州人安德裕,字益之,后晋成德军节度使安重荣的儿子。安重荣因不满高祖石敬瑭向契丹自称“儿皇帝”而反晋,被杀,其属下秦习把安德裕藏匿养大。他幼年时就喜欢笔砚一类文具,读书后,博贯文史,尤其精于《礼》、《传》。北宋开宝初年进士,官至金部郎中,出任睦州知州。著文集四十卷。

安袍王:

李抱玉,本安兴贵曾孙,世居河西,始名重璋。乾元初,李光弼引为裨校。天宝末,元宗以战河西有功,改今名。至德二载,上言耻与逆臣共宗,诏赐姓李,徙居京兆。进右羽林大将军,摄御史中丞、陈郑颍亳节度使。佐李光弼破史思明,功第一,封栾城县公。代宗立,以功授兵部尚书、武威郡王。恳辞王爵,徙凉国公,进司徒。广德中以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河西陇右副元帅,大历中加山南西道副元帅兼节度使。十二年卒,赠太保,谥昭武。

至于现代,安姓的世界名人、优秀专家、将军、知名艺人等更是多的数不胜数,恐怕这里要写不下,建议你在网上多看看。

姓安的历史上有没有出过名人哦

安希范:(公元1564~?年)。字小范,号我素。著名明朝东林党代表人物之一。

他是安国的孙子,安如山的次子,明嘉靖四十三年农历1月14日庶出。

尽管出生在以富有闻名全国,“钟鸣鼎食”的家庭里,但幼年时代却过的是“弱子委孤相依为命的生活”。在封建宗法制度下,嫡庶的名份是很严格的,同时诸子析产制,也加剧了家庭内部的纠纷。据安希范曾孙所撰《安我素先生年谱》所载,当希范的生母吴氏怀孕的时候,安如山的原配郭氏藉口避免“庶孽之争”,告诫不许生育男孩子。安希范出生以后,郭氏准备弃婴,吴氏死抢住婴儿不放。亏得安如山委曲求全,希范出生五十天,就出嗣于叔父安如陵。如陵早死,妻邹氏守寡。希范由邹氏扶养,长期居住在无锡南乡周泾巷。母子分离,童年就备尝人世辛酸。待郭氏死后次年,才在伯兄安少峰的关切下回归故居,依生母吴氏,但五年以后,又为兄子赶出故居,和生母回周泾巷,据载那时的情景是“败屋颓垣,母子相依,购闵受侮,不可禅述。”

明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安希范的岳父谈修亲自教授他古文和诗词,以及名家的八股文。谈修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家的“延恩楼”以藏书闻名。安希范在这样的环境里,饱览经史,学问大有长进,自认为他岳父的藏书是他日后为人和治学的得力所在。他在十九岁那年考取了秀才。当时正值张居正当政,减少诸生名额,无锡只分配到十五名。安希范的试卷给澄江(今江苏江阴)令胡公葵看中,认为他的文章很有见解,不仅仅是一般的上好八股文。

安希范一生在为人和治学两方面最关键之处,便是在明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问业于顾宪成。顾宪成是东林党的领袖,也是东林书院的主持人物,在学术思想史上又是东林学派创始者。他们在学术思想上坚持程朱理学的正统立场,提倡尊经重道,高扬“气节”“复兴正学”,“卫道救时”的主张。尔后成了顾炎武、黄宗羲、王船山等大思想家的启端。“明清之际学者流风余韵,犹往往沿东林。”安希范向顾宪成求教学问,也就是自程朱以来一脉相承的所谓性命之学。安希范从此以后,思想和行动恪守顾、高(攀龙)规范,成为地域性政治集团东林党在反对贵族大地主反动势力斗争中的一员。

顾宪成长安希范十四岁,无论是治学、为人、从政哪方面,阅历都比安希范丰富,是他的师辈。顾宪成看清安希范的志向,认为他是一个有所作为的人。明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安希范以廷试三甲九名中进士。被授为行人司行人。这是一般中下级官职。两年以后,在他二十五岁那年,他和生母吴氏回到了西堠村故居,从他从兄那边置得旧宅故居,在故居的基址上建造了“天全堂”,取天命遂他之愿的意思。这一年正月,他奉诏去山西大同召还吏部左侍朗兼东阁大学士入预机务王家屏。正月出发,四月回北京,记有《云中日记》。翌年,他又奉使册封楚藩。回京途中,曾登岳阳楼,鸟瞰古云梦。还曾上庐山畅游,作《庐山游记》。明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应翰林院庶吉士的考试, 即“馆选”。考试成绩属优等。按照规定可以称庶吉士,学习了三年后补受重要官职,如给事中、御史等等。但御史有年资的限制,安希范还不够格。当时有人提议说,可以加报几年,但安希范不愿这样做。认为这是欺君的行为。后被授以札部精膳司主事,第二年分管会试事务。他采取了一些措施,补偏救弊,一时风气为之肃然。

后来他想念生母吴氏非常困难的生活境遇,于是便上《请致南曹迎养疏》,当年农历7月明万历皇帝朱棣准了他的请求,改授南京吏部验封司主事。农历8月离京南下,农历10月到任。

安希范从事实际政治活动的时间甚短。在他从政期间,有两件大事足以表明他的政治品格。其一: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上书《黜奸阉防乱政疏》,对御史杨镐,刑部郎中王明时蒙冤降俸调用一事,认为处理不当。杨镐和王明时等被奸人乐新炉供词牵连,那是因为司礼监太监张诚发泄私愤。自王振擅权之后,凡是逢到审判官员的时候,例由司礼监太监奉皇帝命奉谕法司大臣共同审判,这时要有御史去请司礼监太监。审判时太监居中坐,而法司大臣反而在左右列坐。这是一种不成文的规矩。杨镐自以为是朝廷风纪之官,不应屈迹于阉寺,不屑去请。王明时也曾上疏表示反对这种做法,认为居中只能奉坐圣旨,因此得罪了当时权势显赫的太监张诚。张为泄私愤,坐了杨、王的罪。安希范对此表示如果不将张诚“严加屏出,以杜乱源” 日后必酿成阉寺擅政之大祸。他在阉寺乱政已成为明朝政治一大疯疾的时候,敢于捅这个马蜂窝,这在当时是要有些勇气的。其二:明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京察完毕(明朝制度:每隔六年考核一次在京的官员。考核外官名“大计”)。农历3月刑科给事中刘道隆劾吏部嵇勋司员外朗虞淳照,兵部职方郎中杨于庭。尚书孙拢说了些正直的话,被罚奉三个月。考功朗中赵南屋也降三级调外,虞和杨也罢官。孙辞职不准。又上奏,指出臣子结党专权固是国家大祸,要求留用两个为官清正的人,即被目为结党,那么事实的真相就不能大白干世,孙拢被谴责,同时有不少正直的官员都遭到不同的处分。安希范这时上了《借人才广言路》一疏,认为万历这样做法行将戆直之臣一举而宣之,后皆动色相戒,钳口结舌,……此非国之福,非皇上与辅臣之心也”。这个奏疏没有被采纳,但安希范的一身正气,跃然纸上。当年九月,吏部右侍郎赵用贤为内阁首辅王锡爵,上疏罢官。行人高攀龙申救未果,且遭到政敌的攻击,此事牵连赵南星、顾宪成。农历11月高又上奏,结果以“疏而易言”的罪名,贬谪为揭阳典史。安希范在这时又上了《纠辅臣明正邪》一疏,认为“古今治乱之关,进贤退不肖”,“今贤者以其异已而必斥之,不肖者以其媚已而必曲有之,塞众正之途,开群枉之路,误国不忠,无大于此者”。希望万历严谕阁臣“毋挟私心,毋植私、党,毋以直言而逆耳,毋以媚己而悦心,秉公效忠,斥邪扶正”,这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明万历皇帝看了大怒,认为他“低诬阁臣,朋奸党恶”,要逮捕法办。王锡爵出于师生情面,加上给事中叶继美等相救,遂改逮问为削籍。这是安希范最后的一次政治活动。从此以后他就退出了政治舞台。

明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农历1月14月,安希范闻削籍之—报,就留别秣陵(今江苏南京)诸友好,束装东归。在和相送的友好诗中有“自缘触罪辞南国,敢向明时赋北风。泉石尽湛娱嫩性,勋猷今已让诸公”之句,意兴萧然,似已不愿再从政了。高攀龙在镇江迎接他,两家结了亲家。这一年农历5月王锡爵谢政,举行廷推(推人参加内阁),颐宪成推王家屏,拂逆皇帝的意向,降为杂职,不久革职为民,时年四十五岁。顾宪成对于安希范的削籍,称赞于同辈人说:…“吾党中品格不同,如小范可谓不失赤子之心者。”安希范自罢官以后,一面与顾宪成等诸友好友林居谈道,探究身心之学。一面优游岁月,游览浙江、江苏各地名胜。明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开始在东林书院讲学。东林书院年久失修,濒于颓圯,在顾宪成、高攀龙等人的倡议下,重加修葺,安希范佐工五十两,佐产二十一石七斗。同时参予讲学活动的规划。当时参予东林讲学活动的主要人物有:顾宪成、顾允成、高攀龙、安希范、刘元珍、钱一本、薛敷教、时茂才,时称“东林八君子”,其中钱是武进人,其余都是无锡人。他们都是在政治上被罢斥的中下级官吏,代表江南士大夫势力,以集团形式进行政治活动。他们以讲学为名谈论政治,裁量人物,抨击贵族大地主的黑暗统治。东林书院订《会约》,制《学规》,打出“尊经重道”的旗帜,意图以此争取一个政治清明,轻徭薄赋,人民得遂其生的环境。东林书院流风所致,倾动朝野。后宋东林党人和阉党的斗争,以至于一批有识之士惨遭杀戳,正是体现了这种精神。

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东林精舍”落成,安希范另辟一室,在这里读书会友。明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赴毗陵(今江苏常州)经正会堂讲学,明万历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偕同高攀龙去金沙(今江苏无锡金山)志矩堂讲学。安希范有乃祖遗风,参予讲学活动之外,常倘徉于山水之间,藉以寄托自己的情怀。尤其钟情于江浙的自然风物。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5年)农历9月偕东林同志畅游苏州洞庭,登漂渺,在山巅筑平台,题其名目“落帽”。因为所集合一起的人,都是因为反对贵族大地主的黑暗政治,正直敢言而被丢了乌纱帽的人。寓意深刻,既谑且雅。明万历四十五年(公元1618年)安有寄寓浙江吴兴之意,三年之后,索性在吴兴武康买地建屋,准备长期居住。

安希范平日所乘画舫,名曰“萍隐”,取萍踪归隐的意思。舫内张陶元亮、张季鹰、苏端朋、米南宫等历史名人画像,仰慕之外,颇思效法这些古人的生活情趣。当中四月建筑落成,题名为“菁山别业”。安希范每游一地,辄为文记述。如《浮生日记》、《游洞庭记》、《赴行续记》、《菁山隐居记》等等。不知为了什么缘故,这些游记都没有被辑入《天全堂集》中。

明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农历4月8日安希范自吴兴返无锡,得病不起,农历4月13日逝世。安希范逝世后,邹元标和地方官员纷纷上疏,对当年“永锢没身”、的人,奏请“务录”。翌中农历5月29日给诰命邮赠奉政大夫光禄寺少卿。明祟祯七年(公元1634年)农历8月经本县诸生请,准照顾宪成例,奉批以安希范“学有本原,行堪模范”建祀。

《元史·王磐传》翻译

【王磐传】

 王磐,字文炳,广平永年人,世代务农,每年收麦万石,乡人称“万石王家”。父王禧,金末出钱帮助军饷,因而授官为进义副尉。蒙古军破永年,要屠杀全城百姓,禧将全部家财去帮助蒙军作为军费,使永年百姓免遭大难。金人迁都汴梁,禧全家南渡黄河,定居于汝州鲁山。

  磐年方二十岁,在郾城拜麻九畴为师。因是流落异乡,非常贫困,每天做粥一钵为一日饮食。二十六岁,考中金哀宗正大四年(1227)经义进士,授归德府录事判官,没去就职。从此以后大力研究经史百家学说,其文辞宏伟豪放,浩大得无边无际。蒙军进入河南,磐为避难而转入淮襄之间。宋荆湖制置司素闻其名,委任为议事官。太宗八年(1236),襄阳兵变,王磐又北归至洛阳西,恰逢杨惟中奉旨招揽儒士,遇磐,以厚礼对待,王磐因住于河内。东平总管严实兴学养士,迎请磐为师。从他学习的常数百人,这些人后来多成名士。

  中统元年(1260),拜磐为益都等路宣抚副使,不久因病免职。李王..素来敬重王磐,聘请他去,磐也爱好青州风土民情,买田于氵弭河之上,其庐舍题名曰“鹿庵”,有终老于此的打算。李王..阴谋不轨,磐发觉后跑到济南,后转入京师。世祖闻知立即召见,嘉奖其忠诚不贰。李王..占据济南,朝廷派大军征讨,世祖命磐参议行省事。磐在平定李王..之后,携妻子至东平。朝廷召入朝拜为翰林直学士、同修国史。

  出任真定、顺德等路宣慰使时,衡水县达鲁花赤忙兀..,贪赃枉法,横行霸道,该县百姓深受其苦。有人叫赵清者,揭发了忙兀..的罪行。忙兀..派人夜间谋杀赵清,清逃走免遭祸难,而其父母妻子被杀。清向官府控告,权贵袒护忙兀..,不受理赵清的控告,反将清陷入狱中。磐闻知,将忙兀..依法处置,没收其家产,以一半给赵清。郡内有西域大商,放债取息,有不能按时偿还者,私设公堂,拘禁拷打。该商人恃势干预官府,竟来座厅议事,指挥自若。磐闻知大怒,令左右将他拿下,施以杖刑,又把他从城上摔到城下,几乎死去,郡人称快。真定发生蝗灾,朝廷遣使督促捕捉,动用民夫四万人,还认为不够,欲通知邻道来帮助捕捉。磐认为四万已多了,何必再烦扰他郡。使臣大怒,斥责王磐,限三日内捕尽蝗虫。王磐不理他,亲率役夫到田间去观察,设法捕捉,三天内蝗虫灭尽,使臣大惊,以为他是神仙。

  又召回朝为翰林学士,进见宰相时,首先提出:“当今害民之官,以转运司最厉害,以至于敲骨吸髓,应废除以减轻人民负担。”从此废除了转运司。阿合马暗示一些大臣,奏请将中书、尚书两省合而为一,拜右丞相安童为三公,实际上是想暗夺他的权力。诏令朝臣讨论此事,王磐认为“:合两省为一,由右丞相总领,是方便些,否则就保持不变。三公既不参预政事,则不宜虚设。”合并中书尚书两省之事也就不采行了。调磐为太常少卿,他请求辞官,不允。

  这时,宫廷尚未建立,朝拜仪礼尚未制定,凡朝贺,大小臣僚杂至帐殿之前,喧扰不堪。磐上疏道:“按旧制,天子宫门,不应入而入者谓之‘阑入’(擅自闯入),阑入之罪,由第一门至第三门,轻重不同。宜令宣徽院,登记两省以下的百官姓名,各依次序听通事舍人传呼前引,然后进见。凡超越次序者,殿中司纠察惩罚;不应入而入者,按‘阑入’罪惩处,这样朝廷的礼节就可严整而肃穆。”世祖采纳。从此,朝仪制度订立下来。

  曲阜孔子庙,历代都拨赐民一百户来洒扫,不服别的劳役。现在,尚书省通过清查户口把孔庙的民户收为一般平民。王磐上书道“:林庙户百家每岁交纳赋钞不过六百贯,仅相当于一个六品官一年的俸禄而已。圣朝疆土万里,财赋每年亿万计,岂在乎这一六品官的俸禄而不侍奉孔子。而且,收此六百贯,对于府库所增不多,而对国体损伤甚大。”时论都认为王磐的话有理。世祖因天下囚禁于狱中的人日益增多,令诸路自死罪以下,都暂释归家,到了八月都来京师听从裁决。到期这些罪犯都来了,世祖怜悯他们,都释免了他们的罪行。有天,皇帝命文学侍臣制作诏书,以此事来教育天下。所起草的诏令世祖都不满意,只有王磐依据皇上释放囚徒的用意来草拟的诏令,世祖看了大喜道:“这些才是朕所要说而未说出来的话,卿代我说了。”嘉奖不已。

  磐再次请求辞官,不允。国子祭酒许衡将辞官回乡,世祖派近侍臣去征询王磐的意见,王磐认为:“衡素来廉洁,其所以要求辞退,莫非是因生员少,他感到自己是徒费廪禄,内心不安?应增加生员,任他施教,这样可望培养出人材,衡受禄内心也可稍稍安心些。”诏令按王磐的意见办。

  磐因病归家,世祖遣使问候,赐名药。磐曾在议事会上多次说过“:前代用人,二十从政,七十告退,这是因为要用人之才而又怜悯其衰老,养其廉耻之心。今做官者不限年纪,而老病者又不退,他们自己不知廉耻,朝廷也不认为这样是不对的,甚是不可。”他要求在病中停止他的俸禄。从秋到春,坚持请求辞退。世祖遣使安慰他说:“卿年虽老,但并无繁重政务,为何要辞官?”诏令给王磐终身俸禄,并补发所停发的月俸。磐不得已,只得再上朝理政。

  这时正在伐宋,凡筹划议论之事不能决定者,立即遣使去征求王磐的意见。磐的陈奏也往往符合皇上的旨意。世祖准备征伐日本,问王磐意见如何。磐陈奏道“:现在正在伐宋,应以全力一举取胜,若再分兵于东夷,恐相持日久,难以成功。等灭宋之后,再征日本不晚。”江南平定之后,磐又上疏,其大略是“:约束军士不准滥杀,选择官吏,赏功罚罪,推广朝廷恩惠,安抚新归附百姓,消除寇盗。”这些都是当前紧要的事,都逐一施行。

  朝廷打算淘汰冗官,一些有权有势的近侍之臣,感到按察司于他们不利,倡议裁撤。王磐陈奏说“:各路州郡距京师遥远,贪官污吏侵害百姓,无处控告,唯依靠按察司为他们申诉。若把按察使指为冗官,一概裁减,则小民冤死而无处申诉了。若让京师御史台去纠察四方之事,这是很不对的。御史台纠察朝廷百官、京畿州县,尚有不到之处,怎能完全纠察外省千百城之事?若欲并入运司,运司是专以营利收赋税为职,与管民官常常分为彼此,岂能有功夫顾及小民之冤情?”因此各地按察司未被废除。

  朝廷记录平宋之功,升至宰相执政者二十余人。有人提出改定官制,磐上疏说:“历代制度是:有官品,有爵号,有职位。官爵是表示所受的荣耀恩宠,职位是要委以权力。臣下有功有劳,随其大小而给以官爵;有才有能,按其才能授其职位。这就是皇上驾御臣下之方式方法。臣认为,有功者加升散官,或赐五等爵号,如汉、唐封侯之制即可,不宜任其他职位。”

  征讨日本,大军即将出发,磐入朝谏阻说“:日本小夷,海道既远且险,胜并不表现我们武功之盛,不胜则损害国威。臣以为不去征伐为好。”世祖大怒,认为这话不该说,是别有用心。磐回答说:“臣赤心为国,才敢于直言,如果有他心,为何从叛乱之地,冒着万死危险来归向朝廷?今臣已八十,况无子无嗣,若存有他心又是为了谁?”第二天,世祖遣侍臣和颜悦色地去慰抚,使磐无忧惧,又赐碧玉宝枕。

  磐因年老,多次请求退休还乡。丞相和礼霍孙也帮他请求,终于允准,晋升为资德大夫而离职,仍给终身半俸禄。皇太子听说磐告老还乡,召请他入宫赐宴饯别。启程之日,公卿百官为他设宴饯行。第二天,皇太子又赐宴圣安寺,公卿百官送于丽泽门外。磐无子,命其婿著作郎李稚宾为东平判官,以便就近奉养。世祖常向大臣询问磐生活情况,始终眷恋不已。

  磐禀性刚强,平时不妄言笑,每奏对皇帝,言辞正直,不肯阿谀顾安童司振玄免费阅读_顾安童 全文免费阅读精选在线奉承,世祖称赞他为人耿直,虽权臣和受皇帝宠爱的人对他怒目而视,他也不屑一顾。阿合马正掌权之时,以重金求写篇歌颂自己的碑文,他坚决拒绝。所荐举的宋..、雷膺、魏初、徐琰,胡祗..、孟祺、李谦,后来都是名臣。享年九十二岁而卒。赠端贞雅亮佐治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追封氵名国公,谥“文忠”。

颜姓网络假名。要求简约。比如颜末

颜清,颜秋随,颜薇,颜晓月,颜希

求关于古今中外重视人才的例子!!

图书目录-中国古代用人故事大观-(全本.珍藏)

识人篇

商汤辨味识伊尹

周文王打猎求子牙

宁戚择主

子产识伯石

姑布子卿识别赵襄子

赵襄子任用胆胥已

燕昭王屈尊招贤

齐威王巧识墨大夫和阿大夫

楚庄王嬉游辨忠臣

管促识人

东郭垂观色识人

陶朱公把握住儿子的个性

孟子辨识人才

楚文王用贾禧

孟尝君重鸡鸣狗盗之徒

秦穆公计定百里奚

百里奚举荐褰叔

九方皋相马

淳于髡知才日荐七贤

公孙痤识别公孙鞅

秦王识韩非

骨刚则质则,骨柔则质弱

刘邦用人先识人

刘邦识萧何

刘邦识张良

刘邦巧识陈平

刘邦识别郦食其

刘邦日久识刘敬

汉文帝军营识奖

汉武帝考察公孙弘

尹夫人凭“仪”知真假

朱买臣受荐于贫困之中

汉武帝识颜驷

谦卑待人的刘宽

曹操错用王必,曹睿错任夏侯

魏勃扫门求见

袁绍扫门求见

袁绍辱士丧天下

正谋之才荀攸

张昭是个绝好的内当家

刘备识庞统

孙权识别伪人才

刘备求贤知卧龙

郗超重大义举谢玄

休动之人贺若弼

房弼以己度人丧性命

王猛贫贱不失志

王维苦心育韩干

李广与程不识的不同之处

蔡邕对王粲礼遇有加

苏威屡次被重用

李世民善交贤才

王济发现叔叔的才能

唐太宗阅卷识马周

唐太宗喜得虎将

唐太宗重德行

唐太宗怒斥封德彝

魏征敢于纳谏赢得信任

大胆举荐狄仁杰

武则天重用张嘉贞

武则天识上官昭容

玄宗识宋碌

白居易幼识之无

裴行俭识人有方

赵匡胤审卫融

赵匡胤识忠臣

赵匡胤以细节评判人才

宗泽慧眼识岳飞

宋太祖识秦再雄

吕蒙正识人

成吉思汗不计前嫌识敌将

成吉思汗识人创字

元世祖用郭守敬治水

朱元璋构筑人才工程

朱元璋南下徽州网罗人才

朱元璋微服私访遇贤才

刘基知人又自知

张居正识人重实绩

杨溥为国举荐贤才

杨士奇为国荐贤才

周元素善识人之性

善于识汉人之才的皇太极

康熙识人重才更重德

康熙南巡考察于成龙

康熙不以相貌定智勇

注重细节的曹福

雍正细察臣心

口才出众的裴略

曾国藩的先浊后清

曾国藩识别刘铭传

曾国藩识别江忠源

曾国藩上当受骗

择才篇

尧舜禅让

武丁得傅说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管鲍之交

勇者反被勇者伤

晋文公尽释前嫌

郑穆公封牛贩子当军尉

举不避亲,荐不避仇

工之侨卖琴

平原君荐贤不计私怨

毛遂自荐

赵宣子荐贤举不避党

孙叔敖和虞丘子

孤独的楚灵王

人心如面

释鹿得人

鲁国少人才

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

魏文侯改革世卿世禄制

不用王翦

萧何月下追韩信

韩信不叛刘邦

蒯通善辩

丙吉和马车夫的故事

曹参巧化风波

汉武帝独尊儒术

张骞出使西域

后来居上

汉昭帝信任霍光

王莽兴学招贤才

班固班昭著《汉书》

大器晚成的马援

治水奇才王景

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口吃将相

曹操以貌取人失西川

吕布的下场

刘备闻歌得徐庶

诸葛亮自请贬三等

王与马共天下

昏庸的九品中正制

宇文泰择苏绰

魏孝文帝开科大举

清谈误国的王珩

专任不疑,精兵恃勇

文帝赞王伽

选错接班人,隋亡在眼前

唐高祖信任皇甫无逸

唐太宗信任尉迟敬德

唐太宗重才偏德用义府

李纬改任

不以一眼废双眼

武则天惜失人才

子仪不计私怨荐光弼

狄仁杰力荐张柬之

文帝与“元嘉治世”

宋神宗不耻下问得安石

王旦为何荐李及

小事不聪明,大事不糊涂

忽必烈访隐逸成霸业

朱元璋的民意测验法

建成纳谏重用冤家谢叔芳

明熹宗让袁崇焕领兵抗金

史可法的中举

李自成不拘一格择才

努尔哈赤化敌为友统一女真

顺治采纳外谏传玄烨

自古英雄出少年

李光地的童年故事

不拘一格降人才

任人篇

任用八元与八恺国泰民安

楚才晋用

秦文公任用罪犯的儿子

鲁仲连论用人之长

莫敖子华论社稷之臣

姚贾为上卿

权责分明,任人用贤

郑子皮举荐子产

齐景公用将授权抵外侵

赵惠文王用小管家制秦王

秦昭襄王不疑范雎

郑文公扬长避短用烛之武

楚怀王信馋,毁才辱国

错用赵括遭大难

赵王信馋杀李牧

秦穆公迎接败军之将

秦孝公破格用商鞅

十二岁甘罗为上卿

汉武帝打破成规用卫青

张释之论忌用夸夸其谈者

刘恒四次提升敢谏的张释之

文帝醒悟赦魏尚

真将军周亚夫

毁弃人才,错杀晁错

汉光武帝压邪扶董宣

刘秀不拘一格用人才

刘秀示信解疑

孙休不计前嫌用李衡

孙权信任诸葛谨

重用奇才转危为安

曹操用人气量不凡

海阔凭鱼跃

刘备礼待张松进西川

诸葛亮选贤任能

齐武帝用人不计门户

陈霸先用敌将终称王

拓拔弘用奴当刺史

唐太宗按功绩封授官爵

唐太宗容忍罪臣留后

唐太宗用人取其长

多种方法重用人才

唐玄宗重用张嘉贞

李隆基用被流放的张说为宰相

唐明皇容得韩休

救时宰相

功盖主不疑。位极众不嫉

礼贤下士,任人用贤

知人善用,以愚困智

宋太宗重大节用吕端

宋太宗重用北汉降将杨业

宋仁宗提升小兵狄青

赵构纳奸辱国

元世祖封十八岁的安童为丞相

朱元璋容降将助己

朱元璋老少参用

唯才适用,有善必从

明成祖资贤重直

明宣宗慎用人才

清世宗任用贤守令

育才篇

伊尹义补太甲

楚王揽过大得人心

范武子教子

经堑长智,穆公育明视

齐灵公好男服

孔子与颜渊

孔子因材施教

韩献子与穆子育才

叔向恭贺韩起

晏子罢高缭

勾践委功育人

吴起爱兵如子育人才

上行下效

靖郭君与儿说

苏秦妻借机引苏秦

苏秦使计教张仪

齐王与稷下学宫

孟尝君顺势育才

燕昭王与乐毅

飞卫训练纪昌

薛谭学讴

汉武帝育弗陵

司马光单育刘器之

汉宣帝树楷模育才

刘秀诚恳待人育人才

曹操虽胜责己

曹操焚书安人心

胡质励将

孙权责己请张昭

孙权竭诚对吕蒙

孙权教吕蒙读书

孔明精心育蒋琬

老汉歪打正着育周处

拓跋嗣器重陆俊

苻坚育王猛兴国

隋文帝多元树楷

李渊平等奖军功

李世民教育太子

武后树直谏之楷

武则天大度育贤

王维苦心育韩干

顾况培育白居易

韩愈助贾岛

唐宣宗问政绩鼓励人才

郭进不杀军校

范仲淹助孙复

宋仁宗苦心炼良材

王安石抱病护贤才

王安石顺势教育苏东坡

金世宗建制树楷

金世宗身范育人

朱元璋以俭育后

刘南垣教训弟子

戚景通严以育子

康熙开设博学鸿词科

康熙自举贤才

穆彰阿培育曾国藩

张兆栋秉公护才

李更生跪董门

御人篇

纣王暴虐戮良臣,士卒阵前倒戈

君逸臣劳

给予不在多寡

管理者的胸怀

吸吮脓血为哪般

孟尝君沉浮不惊

要有严明的法制法规

不能忽视小人物

施惠于民得民心

魏齐滥施刑罚逼走良臣

驾驭好睿智的千里马

利用权力制造压力

把别人的权力送给别人

学会恰当的分工

奖励主动工作的人

让下属各负其责

推赤心送到人腹中

处事不公外宽内忌

法外有情

赏不逾时

曹操焚书稳军心

孙权忆兄遗嘱问公瑾

孙仲谋数伤敬美酒

治国无能暴虐有余

刘备故把阿斗摔马前

无辜笞将终遭殃

驭人无方,群贤毕至又奈何

与下属建立朋友式的关系

放宽政策收买人心

尽可能多地发动下属的力量

满足下属不同的心理需求

不痴不聋,不为家翁

不妨来些“小恩小惠”

唐庄宗出尔反尔失信用

李从珂骄兵不治失天下

赵匡胤的御人之术

学会容短护短

宽严相济

恩惠应该一点儿一点儿地赐予

宗泽救英雄

区别对待不同的人才

不忽木让相护相

忽必烈开责贪臣

俞大猷揽过自责

皇太极重奖萨木哈图激励将士

用威不如用恩

拾还状元一张牌

人才要重用,但更要驾驭

学会恰当的授权

编后记

求伯颜翻译

伯颜,蒙古八邻部人。曾祖述律哥图,事太祖,为八邻部左千户。祖阿剌,袭父职,兼断事官,平忽禅有功,得食其地。父晓古台世其官,从宗王旭烈兀开西域。伯颜长于西域。至元初,旭烈兀遣入奏事,世祖见其貌伟,听其言厉,曰:“非诸侯王臣也,其留事朕。”与谋国事,恒出廷臣右,世祖益贤之,敕以中书右丞相安童女弟妻之,若曰“为伯颜妇,不惭尔氏矣”。二年七月,拜光禄大夫、中书左丞相。诸曹白事,有难决者,徐以一二语决之。众服曰:“真宰辅也。”四年,改中书右丞。七年,迁同知枢密院事。十年春,持节奉玉册立燕王真金为皇太子。

十一年,大举伐宋,与史天泽并拜中书左丞相,行省荆湖。时荆湖、淮西各建行省,天泽言,号令不一,或致败事。诏改淮西行省为行枢密院。天泽又以病,表请专任伯颜,乃以伯颜领河南等路行中书省,所属并听节制。秋七月,陛辞,世祖谕之曰:“昔曹彬以不嗜杀平江南,汝其体朕心,为吾曹彬可也。”

九月甲戌朔,会师于襄阳,分军为三道并进。丙戌,伯颜与平章阿术由中道循汉江趋郢州。万户武秀为前锋,遇水泺,霖雨水溢,无舟不能涉。伯颜曰: “吾且飞渡大江,而惮此潢潦耶!”乃召一壮士,负甲仗,骑而前导,麾诸军毕济。癸巳,次盐山,距郢州二十里。郢在汉水北,以石为城,宋人又于汉水南筑新郢,横铁绳,锁战舰,密树桩木水中。下流黄家湾堡,亦设守御之具,堡之西有沟,南通藤湖,至江仅数里。乃遣总管李庭、刘国杰攻黄家湾堡,拔之,破竹席地,荡舟由藤湖入汉江。诸将请曰:“郢城,我之喉襟,不取,恐为后患。”伯颜曰:“用兵缓急,我则知之。攻城,下策也,大军之出,岂为此一城哉!”遂舍郢,顺流下。伯颜、阿术殿后,不满百骑。十月戊午,行大泽中,郢将赵文义、范兴以骑二千来袭,伯颜、阿术未及介胄,亟还军迎击之。伯颜手杀文义,擒范兴杀之,其士卒死者五百人,生获数十人。

甲子,次沙洋。乙丑,命断事官杨仁风招之,不应。复使一俘持黄榜、檄文,传赵文义首,入城,招其守将王虎臣、王大用。虎臣等斩俘,焚黄榜。裨将傅益以水军十七人来降,虎臣等又斩其军之欲降者。伯颜复命吕文焕招之,又不应。日暮,风大起,伯颜命顺风掣金汁炮,焚其庐舍,烟焰涨天,城遂破。万户忙古歹生擒虎臣、大用等四人,余悉屠之。丙寅,次新城,令万户帖木儿、史弼列沙洋所馘于城下,射黄榜、檄文于城中以招之。其守将边居谊,邀吕文焕与语。丁卯,文焕至城下,飞矢中右臂,奔还。戊辰,其总制黄顺逾城出降,即授招讨使,佩以金符,令呼城上军,其部曲即缒城下,居谊邀入城,悉斩之。己巳,其副都统制任宁亦降,居谊终不出,乃令总管李庭攻破其外堡,诸军蚁附而登,拔之。余众三千,犹力战而死,居谊举家自焚。遂并诛王虎臣、王大用等四人。

十一月丙戌,次复州,知州翟贵以城降。诸将请点视其仓库军籍,遣官镇抚,伯颜不听,谕诸将不得入城,违者以军法论。阿术使右丞阿里海牙来言渡江之期,伯颜不答。明日又来,又不答。阿术乃自来,伯颜曰:“此大事也,主上以付吾二人,可使余人知吾实乎?”潜刻期而去。乙未,军次蔡店。丁酉,往观汉口形势。宋淮西制置使夏贵等,以战舰万艘,分据要害,都统王达守阳逻堡,京湖宣抚朱礻异孙以游击军扼中流,兵不得进。千户马福建言,沦河口可通沙芜入江,伯颜使觇沙芜口,夏贵亦以精兵守之。乃围汉阳军,声言由汉口渡江,贵果移兵援汉阳。

十二月丙午,军次汉口。辛亥,诸将自汉口开坝,引船入沦河,先遣万户阿剌罕以兵拒沙芜口,逼近武矶,巡视阳罗城堡,径趋沙芜,遂入大江。壬子,伯颜战舰万计,相踵而至,以数千艘泊于沦河湾口,屯布蒙古、汉军数十万骑于江北。诸将言:“沙芜南岸,彼战船在焉,可攻而取。”伯颜曰:“吾亦知其可必取,虑汝辈贪小功,失大事;一举渡江,收其全功可也。”遂令修攻具,进军阳罗堡。癸丑,遣人招之,不应。甲寅,再遣人招之,其将士皆曰:“我辈受宋厚恩,戮力死战,此其时也,安有叛逆归降之理。备吾甲兵,决之今日,我宋天下,犹赌博孤注,输赢在此一掷尔。”伯颜麾诸将攻之,三日不克。有术者来言:“天道南行,金、木相犯,若二星交过,则江可渡。”伯颜却之,使勿言。乃密谋于阿术曰:“彼谓我必拔此堡,方能渡江。此堡甚坚,攻之徒劳。汝今夜以铁骑三千,泛舟直趋上流,为捣虚之计,诘旦渡江袭南岸。已过,则速遣人报我。”乙卯,分遣右丞阿里海牙督万户张弘范、忽失海牙、折的迷失等,先以步骑攻阳罗堡,夏贵来援。遂俾阿术出其不意,率万户晏彻儿、忙古歹、史格、贾文备四翼军,溯流西上四十里,对青山矶而泊。是夜,雪大作,遥见南岸多露沙洲,阿术登舟,指示诸将,令径趋是洲,载马后随。万户史格一军先渡,为其都统程鹏飞所却。阿术横身荡决,血战中流,擒其将高邦显等,死者无算,鹏飞被七创,败走,得船千余艘,遂得南岸。阿术与镇抚何玮等数十人,攀岸步斗,开而复合者数四。南军阻水,不得相薄,遂起浮桥,成列而渡。阿里海牙继遣张荣实、解汝楫等四翼军,舳舻相衔,直抵夏贵。贵引麾下军数千先遁,诸军乘之,斩溺不可数计,追至鄂州东门而还。丙辰,阿术遣使来报,伯颜大喜,挥诸将急攻破阳罗堡,斩王达。宋军大溃,数十万众死伤几尽。夏贵仅以身免,走至白虎山。诸将谓贵大将,不可使逸去,请追之。伯颜曰;“阳罗之捷,吾欲遣使前告宋人,而贵走代吾使,不必追也。”丁巳,伯颜登武矶山,大江南北,皆我军也,诸将称贺,伯颜辞谢之。

阿术还渡江,议兵所向,或欲先取蕲、黄,阿术曰:“若赴下流,退无所据,先取鄂、汉,虽迟旬日,可为万全计。”伯颜从之。己未,师次鄂州,遣吕文焕、杨仁风等谕之曰:“汝国所恃者,江、淮而已,今我大兵飞渡长江,如履平地,汝辈何不速降。”鄂恃汉阳,将战,乃焚其战舰三千艘,火照城中,两城大恐。庚申,知鄂州张晏然、知汉阳军王仪、知德安府来兴国,皆以城降,程鹏飞以其军降。壬戌,定新附官品级,撤宋兵,分隶诸将。先是,边民戍卒陷入宋境者,悉纵遣之。丁卯,遣万户也的哥、总管忽都歹,入奏渡江之捷。分命阿剌罕先锋黄头取寿昌粮四十万斛,以充军饷。留右丞阿里海牙等,以兵四万分省于鄂,规取荆湖。己巳,伯颜与阿术以大军水陆东下,俾阿术先据黄州。

十二年春正月癸酉朔,至黄州。甲戌,沿江制置副使、知黄州陈奕降,伯颜承制授奕沿江大都督。奕遣书至涟水招其子岩,岩降。遣吕文焕、陈奕以书招蕲州安抚使管宗模,复遣阿术以舟师造其城下。癸未,伯颜至蕲州,宗模出降,即承制授以淮西宣抚使,留万户带塔儿守之。阿术复以舟师先趋江州,兵部尚书吕师夔在江州,与知州钱真孙遣人来迎降。丙戌,伯颜至江州,即以师夔为江州守。师夔设宴庾公楼,选宋宗室女二人,盛饰以献,伯颜怒曰:“吾奉圣天子明命,兴仁义之师,问罪于宋,岂以女色移吾志乎!“斥遣之。知南康军叶阊来降,殿前都指挥使、知珐工粹继诔荒达维惮哩安庆府范文虎亦奉书纳款,阿术遂率舟师造安庆,文虎出降。伯颜至湖口,遣千户宁玉系浮桥以渡,风迅水驶,桥不能成,乃祷于大孤山神,有顷,风息桥成,大军毕渡。二月壬寅朔,伯颜至安庆,承制授文虎两浙大都督,文虎以其从子友信知安庆府事,命万户乔珪戍之。丁未,次池州,都统制张林以城降;戊申,通判权州事赵昴发与其妻自经死,伯颜入城,见而怜之, 令具衣衾葬焉。

宋宰臣贾似道遣宋京致书,请还已降州郡,约贡岁币。伯颜遣武略将军囊加歹同其介阮思聪报命,止京以待,且使谓似道曰:“未渡江,议和入贡则可,今沿江诸郡皆内附,欲和,则当来面议也。”囊加歹还,乃释宋京。庚申,发池州,壬戌,次丁家洲。贾似道都督诸路军马十三万,号百万,步军指挥使孙虎臣为前锋,淮西制置使夏贵以战舰二千五百艘横亘江中,似道将后军。伯颜命左右翼万户率骑兵夹江而进,炮声震百里。宋军阵动,贵先遁,以扁舟掠似道船,呼曰:“彼众我寡,势不支矣!”似道闻之,仓皇失措,遽鸣金收军,军溃。众军大呼曰:“宋军败矣!”诸战舰居后者,阿术促骑召之,挺身登舟,手柁冲敌船,舳舻相荡,乍分乍合。阿术以小旗麾何玮、李庭等并舟深入,伯颜命步骑左右掎之,追杀百五十余里,溺死无算,得船二千余艘,及其军资器仗、图籍符印。似道东走扬州,贵走庐州,虎臣走泰州。甲子,攻太平州。丁卯,知州孟之缙及知无为军刘权、知镇巢军曹旺、知和州王喜,俱以城降。庚午,师次建康之龙湾,大赉将士。三月癸酉,宋沿江制置赵溍遁,溍兄淮起兵溧阳,就执而死。都统徐王荣、翁福等以城降,命招讨使唆都守之。知镇江府洪起畏遁,总管石祖忠以城降。知宁国府赵与可遁,知饶州唐震死,而江东诸郡皆下。淮西滁州诸郡亦相继降。

丙子,国信使廉希贤至建康,传旨令诸将各守营垒,毋得妄有侵掠。希贤与严忠范等奉命使宋,请兵自卫,伯颜曰:“行人以言不以兵,兵多,徒为累使事。”希贤固请,与之。丙戌,至独松岭,果为宋人所杀。庚寅,伯颜遣左右司员外郎石天麟诣阙奏事,世祖大悦,悉可其奏。伯颜以行中书省驻建康,阿塔海、董文炳以行枢密院驻镇江,阿术别奉诏攻扬州。江东岁饥,民大疫,伯颜随赈救之,民赖以安。宋人遣都统洪模移书徐王荣等,言杀使之事太皇太后及嗣君实不知,皆边将之罪,当按诛之,愿输币,请罢兵通好。伯颜曰:“彼为谲诈之计,以视我之虚实。当择人以同往,观其事体,宣布威德,令彼速降。”乃命议事官张羽等持王荣答书,至平江驿,宋人又杀之。

四月乙丑,有诏以时暑方炽,不利行师,俟秋再举。伯颜奏曰:“宋人之据江海,如兽保险,今已扼其吭,少纵之则逸而逝矣。”世祖语使者曰:“将在军,不从中制,后法也。宜从丞相言。”五月丁亥,复命奉御爱先传旨,召伯颜赴阙,以阿剌罕为参政,留治省事。伯颜至镇江,会诸将计事,令各还镇,乃渡江北行,入见于上都。七月癸未,进中书右丞相,让功于阿术,遂以阿术为左丞相。八月癸卯,受命还行省,付以诏书,俾谕宋主。乃取道益都,行视沂州等军垒,调淮东都元帅孛鲁欢、副都元帅阿里伯,以所部兵沂淮而进。九月戊寅,会师淮安城下,遣新附官孙嗣武叩城大呼,又射书城中,谕守将使降,皆不应。庚辰,招讨别吉里迷失拒北城西门,伯颜与孛鲁欢、阿里伯亲临南城堡,挥诸将长驱而登,拔之,溃兵欲奔大城,追袭至城门,斩首数百级,遂平其南堡。丙戌,次宝应军。戊子,次高邮。十月庚戌,围扬州。召诸将指授方略,留孛鲁欢、阿里伯守湾头新堡,众军南行。壬戌,至镇江,罢行院,以阿塔海、董文炳同署事。

十一月乙亥,伯颜分军为三道,期会于临安。参政阿剌罕等为右军,以步骑自建康出四安,趋独松岭;参政董文炳等为左军,以舟师自江阴循海趋澉浦、华亭;伯颜及右丞阿塔海由中道,节制诸军,水陆并进。壬午,伯颜军至常州。先是,常州守王宗洙遁,通判王虎臣以城降,其都统制刘师勇与张彦、王安节等复拒之,推姚?为守,固拒数月不下。伯颜遣人至城下,射书城中招谕:勿以已降复叛为疑,勿以拒敌我师为惧。皆不应。乃亲督帐前军临南城,又多建火炮,张弓弩,昼夜攻之。浙西制置文天祥遣尹玉、麻士龙来援,皆战死。甲申,伯颜叱帐前军先登,竖赤旗城上,诸军见而大呼曰:“丞相登矣。”师毕登。宋兵大溃,拔之,屠其城,姚?及通判陈炤等死之,生获王安节,斩之。刘师勇变服单骑奔平江,诸将请追之,伯颜曰:“勿追,师勇所过,城守者胆落矣。”以行省都事马恕为常州尹。遣蒙古军都元帅阇里帖木儿、万户怀都先据无锡州,万户忙古歹、晏彻儿巡太湖,遣监战亦乞里歹、招讨使唆都、宣抚使游显,会阇里帖木儿先趋平江。

庚寅,遣降人游介实奉诏书副本使于宋,仍以书谕宋大臣。十二月辛丑,次无锡,宋将作监柳岳等奉其国主及太皇太后书,并宋之大臣与伯颜书来见,垂泣而言曰:“太皇太后年高,嗣君幼冲,且在衰绖中。自古礼不伐丧,望哀恕班师,敢不每年进奉修好。今日事至此者,皆奸臣贾似道失信误国耳。”伯颜曰:“主上即位之初,奉国书修好,汝国执我行人一十六年,所以兴师问罪。去岁又无故杀害廉奉使等,谁之过欤?如欲我师不进,将效钱王纳土乎?李主出降乎?尔宋昔得天下于小儿之手,今亦失于小儿之手,盖天道也,不必多言。”岳顿首泣不已。遣招讨使抄儿赤,以柳岳来使事,及严奉使所赍国书入奏。

先是,平江守潜说友遁,通判胡玉等既以城降,而复为宋人所据。甲辰,众军次平江,都统王邦杰、通判王矩之率众出降。庚戌,遣囊加歹同其使柳岳还临安。以忙古歹、范文虎行两浙大都督事。遣宁玉修吴江长桥,不旬日而成。庚申,囊加歹同宋尚书夏士林、侍郎吕师孟、宗正少卿陆秀夫以书来,请尊世祖为伯父,而世修子侄之礼,且约岁币银二十五万两,帛二十五万匹。癸亥,遣囊加歹同师孟等还临安。遣忙古歹、范文虎会阿剌罕、昔里伯取湖州,知州赵良淳死之。丙寅,赵与可以城降。伯颜发平江,留游显、怀都、忽都不花屯兵镇守。别遣宁玉守长桥。

十三年正月己巳,次嘉兴,安抚刘汉杰以城降,留万户忽都虎等戍之。癸酉,宋军器监刘庭瑞以其宰臣陈宜中等书来,即遣回。乙亥,宜中遣御史刘岊奉宋主称臣表文副本,及致书伯颜,约会长安镇。辛巳,众军至崇德。宜中又令都统洪模,持书同囊加歹来见。壬午,次长安镇,宜中等不至。癸未,进军临平镇。甲申,次阜亭山,宋主遣知临安府贾余庆,同宗室保康军承宣使尹甫、和州防御使吉甫,奉传国玺及降表诣军前。伯颜受讫,遣囊加歹以余庆等还临安,召宋宰臣出议降事。时宜中已遁,以文天祥代为丞相,不拜,自请至军前。乙酉,进军至临安北十五里,分遣董文炳、吕文焕、范文虎巡视城堡,安谕军民。囊加歹、洪模来报,宜中与张世杰、苏刘义、刘师勇等,挟益王、广王下浙江,航海而南,惟谢太后及幼主在宫中。伯颜亟遣使谕右军阿剌罕、奥鲁赤,左军董文炳、范文虎,据守浙江,以劲兵五千人追之,不及而还。

丙戌,禁军士毋入城,遣吕文焕持黄榜谕临安中外军民,俾安堵如故。先是,三衙卫士,白昼杀人,闾里小民,乘乱剽掠,至是民皆安之。丁亥,遣程鹏飞、洪双寿等入宫,慰谕谢后。戊子,谢后遣丞相吴坚、文天祥,枢密谢堂,安抚贾余庆,内官邓惟善来见,伯颜慰遣之,顾天祥举动不常,疑有异志,留之军中。天祥数请归,伯颜笑而不答。天祥怒曰:“我此来为两国大事,彼皆遣归,何故留我?”伯颜曰:“勿怒。汝为宋大臣,责任非轻,今日之事,政当与我共之。”令忙古歹、唆都馆伴羁縻之。令程鹏飞、洪双寿同贾余庆易宋主削帝号降表。己丑,驻军临安城北之湖州市。遣千户囊加歹等以宋传国玺入献。

庚寅,伯颜建大将旗鼓,率左右翼万户,巡临安城,观潮于浙江。暮还湖州市,宋宗室大臣皆来见。辛卯,万户张弘范、郎中孟祺同程鹏飞,以所易降表及宋主、谢后谕未附州郡手诏至军前。令镇抚唐古歹罢文天祥所招募义兵二万余人。壬辰,伯颜登狮子峰,观临安形势。命唆都抚谕军民,部分诸将,共守其城,护其宫。癸巳,谢后复使人来劳问,仍以温言慰遣之。甲午,分置其三衙诸司兵于各翼,以俟调遣;其生募等军,愿归者听。分遣萧郁、王世英等,招谕衢、信诸州。二月丁酉,遣刘颉等往淮西招夏贵,仍遣别将徇地浙东、西,于是知严州方回、知婺州刘怡、知台州杨必大、知处州梁椅,并以城降。

命右丞张惠,参政阿剌罕、董文炳、吕文焕入见谢后,宣布德意,以慰谕之。辛丑,宋主率文武百僚,望阙拜发降表。伯颜承制,以临安为两浙大都督府,忙古歹、范文虎入治府事。复命张惠、阿剌罕、董文炳、吕文焕等入城,籍其军民钱谷之数,阅实仓库,收百官诰命、符印图籍,悉罢宋官府。取宋主居之别室。分遣新附官招谕湖南北、两广、四川未下州郡。部分诸将,分屯要害,仍禁人不得侵坏宋氏山陵。是日,进军浙江之浒,潮不至者三日,人以为天助。

癸卯,谢后命吴坚、贾余庆、谢堂、家铉翁、刘岊与文天祥并为祈请使,杨应奎、赵若秀为奉表押玺官,赴阙请命。伯颜拜表称贺曰:

臣伯颜言:国家之业大一统,海岳必明主之归;帝王之兵出万全,蛮夷敢天威之抗。始干戈之爰及,迄文轨之会同。区宇一清,普天均庆。臣伯颜等诚欢诚忭,顿首顿首,恭惟皇帝陛下,道光五叶,统接千龄。梯航日出之邦,冠带月支之域;际丹崖而述职,奄瀚海而为家。独此岛夷,弗遵声教,谓江湖可以保逆命,舟楫可以敌王师。连兵负固,逾四十年,背德食言,难一二计。当圣主飞渡江南之日,遣行人乞为城下之盟。逮凯奏之言旋,辄诈谋之复肆。拘囚我信使,忘乾坤再造之恩;招纳我叛臣,盗涟海三城之地。我是以有六载襄樊之讨,彼居然无一介行李之来。祸既出于自求,怒致闻于斯赫。臣伯颜等,肃将禁旅,恭行天诛。爰从襄汉之上流,复出武昌之故渡。籓屏一空于江表,烽烟直接于钱塘。尚无度德量力之心,荐有杀使毁书之事。属庙谟之亲廪,谓根本之宜先。乃命阿剌罕取道于独松,董文炳进师于海渚,臣与阿塔海忝司中阃,直指伪都。掎角之势既成,水陆之师并进。常州已下,列郡传檄而悉平;临安为期,诸将连营而毕会。彼知穷蹙,迭致哀鸣。始则有为侄纳币之祈,次则有称籓奉玺之请。顾甘言何益于实事,率锐卒直抵于近郊。召来用事之大臣,放散思归之卫士。崛强心在,四郊之横草都无;飞走计穷,一片之降幡始竖。其宋国主已于二月初五日,望阙拜伏归附讫。所有仓廪府库,封籍待命外,臣奉扬宽大,抚戢吏民,九衢之市肆不移,一代之繁华如故。兹惟睿算,卓冠前王,视万里如目前,运天下于掌上。致令臣等,获对明时,歌《七德》以告成,深切龙庭之想,上万年而为寿,敬陈虎拜之词。臣伯颜等无任瞻天望圣激切屏营之至,谨奉表称贺以闻。

戊申,坚等发临安,堂不行。癸丑,宋福王与芮奉书于伯颜,辞甚恳切,伯颜曰:“尔国既以归降,南北共为一家,王勿疑,宜速来,同预大事。”且遣迓之。戊午,夏贵以淮西降。庚申,命囊加歹传旨,召伯颜偕宋君臣入朝。三月丁卯,伯颜入临安,俾郎中孟祺籍其礼乐祭器、册宝、仪仗、图书。庚午,囊加歹至。甲戌,与芮来。伯颜议以阿剌罕、董文炳留治行省事,以经略闽、粤;忙古歹以都督镇浙西;唆都以宣抚使镇浙东;唐兀歹、李庭护送宋君臣北上。乙亥,伯颜发临安。丁丑,阿塔海等宣诏,趣宋主、母后入觐,听诏毕,即日俱出宫,惟谢后以疾独留,隆国夫人黄氏、宫人从行者百余人,福王与芮、沂王乃猷、谢堂、杨镇而下,官属从行者数千人,三学之士数百人。宋主求见,伯颜曰:“未入朝,无相见之礼。”

五月乙未,伯颜以宋主至上都,世祖御大安阁受朝,降授宋主鳷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大司徒,封瀛国公。宋平,得府三十七、州百二十八、关监二、县七百三十三。命伯颜告于天地宗庙,大赦天下。帝劳伯颜,伯颜再拜谢曰:“奉陛下成算,阿术效力,臣何功之有。”复拜同知枢密院,赐银鼠青鼠只孙二十袭。裨校有功者百二十三人,赏银有差。

初,海都称兵内向,诏以右丞相安童佐皇子北平王那木罕,统诸军于阿力麻里备之。十四年,诸王昔里吉劫北平王,拘安童,胁宗王以叛,命伯颜率师讨之,与其众遇于斡鲁欢河,夹水而阵,相持终日,俟其懈,麾军为两队,掩其不备,破之,昔里吉走死。十八年二月,世祖命燕王抚军北边,以伯颜从,仍谕之曰: “伯颜才兼将相,忠于所事,故俾从汝,不可以常人遇之。”燕王每与论事,尊礼有加。是岁,颁群臣食邑,诏益以藤州等处四千九百七十七户。

伯颜之取宋而还也,诏百官郊迎以劳之,平章阿合马先百官半舍道谒,伯颜解所服玉钩绦遗之,且曰:“宋宝玉固多,吾实无所取,勿以此为薄也。”阿合马谓其轻己,思中伤之,乃诬以平宋时取其玉桃盏,帝命按之,无验,遂释之,复其任。阿合马既死,有献此盏者,帝愕然曰:“几陷我忠良!”别吉里迷失尝诬伯颜以死罪,未几,以它罪诛,敕伯颜临视,伯颜与之酒,怆然不顾而返。世祖问其故,对曰:“彼自有罪,以臣临之,人将不知天诛之公也。”

二十二年秋,宗王阿只吉失律,诏伯颜代总其军。先是,边兵尝乏食,伯颜令军中采蔑怯叶儿及蓿敦之根贮之,人四斛,草粒称是,盛冬雨雪,人马赖以不饥。又令军士有捕塔剌不欢之兽而食者,积其皮至万,人莫知其意。既而遣使辇至京师,帝笑曰:“伯颜以边地寒,军士无衣,欲易吾缯帛耳。”遂赐以衣。二十四年春二月,或告乃颜反,诏伯颜窥觇之,乃多载衣裘入其境,辄以与驿人。既至,乃颜为设宴,谋执之,伯颜觉,与其从者趋出,分三道逸去。驿人以得衣裘故,争献健马,遂得脱,驰还白状。夏四月,乃颜反,从世祖亲征。奏李庭、董士选将汉军,得以汉法战。乃颜之党金家奴、塔不歹进逼乘舆,汉军力战,乃皆溃,卒擒乃颜。二十六年,进金紫光禄大夫、知枢密院事,出镇和林,和林置知院,自伯颜始。

二十九年秋,宗王明理铁木儿挟海都以叛,诏伯颜讨之,相值于阿撒忽秃岭,矢下如雨,众军莫敢登,伯颜令之曰:“汝寒君衣之,汝饥君食之,政欲效力于此时尔。于此不勉,将何以报!”麾诸军进,后者斩,伯颜先登陷阵,诸军望风争奋,大破之。明里铁木儿挺身走,命速哥、梯迷秃儿等追之。伯颜引军夜还,至必失秃,卒遇伏兵,伯颜坚壁不动,黎明,遂引去。伯颜轻骑追至别竭儿,速哥、梯迷秃儿等兵亦至,乃夹击之,斩首二千级,俘其余众以归。诸将言:古礼,兵胜必祃旗于所征之地。欲用囚虏为牲,伯颜不可,众皆叹服。军中获谍者,忻都欲杀之,伯颜不许,厚赐之,遣赍书谕明里铁木儿以祸福,明里铁木儿得书感泣,以众来归。未几,海都复犯边,伯颜留拒之。廷臣有谮伯颜久居北边,与海都通好,仍保守,无尺寸之获者,诏以御史大夫玉昔帖木儿代之,居伯颜于大同,以俟后命。玉昔帖木儿未至三驿,会海都兵复至,伯颜遣人语玉昔帖木儿曰:“公姑止,待我翦此寇而来,未晚也。”伯颜与海都兵交,且战且却,凡七日,诸将以为怯,愤曰:“果惧战,何不授军于大夫!”伯颜曰:“海都县军涉吾地,邀之则遁,诱其深入,一战可擒也。诸军必欲速战,若失海都,谁任其咎?”诸将曰:“请任之。”即还军击败之,海都果脱去。乃召玉昔帖木儿至军,授以印而行。时成宗以皇孙奉诏抚军北边,举酒以饯曰:“公去,将何以教我?”伯颜举所酌酒曰:“可慎者,惟此与女色耳。军中固当严纪律,而恩德不可偏废。冬夏营驻,循旧为便。”成宗悉从之。

三十年冬十二月,驿召至自大同,世祖不豫。明年正月,世祖崩,伯颜总百官以听。兵马司请日出鸣晨钟,日入鸣昏钟,以防变故,伯颜呵之曰:“汝将为贼邪!其一如平日。”适有盗内府银者,宰执以其幸赦而盗,欲诛之,伯颜曰:“何时无盗,今以谁命而诛之?”人皆服其有识。成宗即位于上都之大安阁,亲王有违言,伯颜握剑立殿陛,陈祖宗宝训,宣扬顾命,述所以立成宗之意,辞色俱厉,诸王股栗,趋殿下拜。五月,拜开府仪同三司、太傅、录军国重事,依前知枢密院事,赐金银各有差。时相有忌之者,伯颜语之曰:“幸送我两罂美酒,与诸王饮于宫前,余非所知也。”江南三省累请罢行枢密院,成宗问于伯颜,时已属疾,张目对曰:“内而省、院各置为宜,外而军、民分隶不便。”成宗是之,三院遂罢。冬十二月丙申,有大星陨于东北。己亥,雨木冰。庚子,伯颜薨,年五十九。

伯颜深略善断,将二十万众伐宋,若将一人,诸帅仰之若神明。毕事还朝,归装惟衣被而已,未尝言功也。大德八年,特赠宣忠佐命开济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追封淮安王,谥忠武。至正四年,加赠宣忠佐命开济翊戴功臣,进封淮王,余如故。

子买的,佥枢密院事;囊加歹,枢密副使。孙相嘉失礼,同佥枢密院事、集贤学士。至治末,省先茔于白只剌山,闻有变,赴上都,或劝少避之,曰:“我与国同休戚,今有难,可避乎!”至上都,果见囚。久之得释,寻拜河南江北行省平章政事,迁江南行台御史大夫。曾孙普达失理,皆能世其家。

顾安童与司振玄电视剧叫什么

你所描述的人物出自作者喜小悦所创作的小说(蜜妻难嫁)又名(闪婚专宠:总裁爱妻太霸道)!顾安童因婚礼当场被新郎抛弃!所以当时说下狠话!说谁娶我就嫁给谁!谁知道站起来说我娶的人竟然是司振玄!就这样糊里糊涂的成为了前任的大嫂!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admin本文地址:http://shuangbaotai.net/sbt/565.html发布于 2020-10-03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兴趣知识网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