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金融海啸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5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清明节的来历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9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1].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9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2].《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1]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前列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4]
秦汉时代,祭扫坟墓的风气更盛.据《汉书》记载,大臣严延年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定期还乡祭扫墓地.在唐代,不论士人还是平民,都将寒食节扫墓视为返本追宗的仪节,由于清明距寒食节很近,人们还常常将扫墓延至清明.诗人们的作品,也往往是寒食、清明并提,如韦应物有诗句说:"清明寒食好,春园百卉开."白居易
美国金融海啸
宋元时期,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这不仅表现在上坟扫墓等仪式多在清明举行,就连寒食节原有的风俗活动如冷食、蹴鞠、荡秋千等,也都被清明节收归所有了.
大约从唐代开始,人们在清明扫墓的同时,也伴之以踏青游乐的活动.由于清明上坟都要到郊外去,在哀悼祖先之余,顺便在明媚的春光里骋足青青原野,也算是节哀自重转换心情的一种调剂方式吧.因此,清明节也被人们称作踏青节.秉交贪玩的孩童,常常不满足于踏青游乐仅仅在清明举行一次,诚如唐代大诗人王维诗句"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清明节的由来
美国金融海啸
很多地方在完成祭祀仪式后,将祭祀食品分吃.晋南人过清明时,习惯用白面蒸大馍,中间伽有核桃、枣儿、豆子,外面盘成龙形,龙身中间扎一个鸡蛋,名为"子福".要蒸一个很大的总"子福",象征全家团圆幸福.上坟时,将总"子福"献给祖灵,扫墓完毕后全家分食之.上海旧俗,用柳条将祭祀用过的蒸糕饼团贯穿起来,晾干后存放着,到立
融汇了两个古老节日小蝌蚪华的清明节,终于在宋元时期形成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风俗与上巳踏青等活动相融合的传统节日.明清大体承接前代旧制,清明节仍然坚持并发展着其在春季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大节的地位.民国时期,清明节这天,除了原有的扫墓、踏青等习俗,植树也被确定为常规项目,这实际上不过是对民间长期延续的植树风俗的一个官方认定.
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的关系,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食的习惯.在山东,即墨吃鸡蛋和冷饽饽,莱阳、招远、长岛吃鸡蛋和冷高粱米饭,据说不这样的话就会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饼卷生苦菜,据说吃了眼睛明亮.晋中一带还保留着清明前一日禁火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