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采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作用?
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抒情方式,写出了大海气吞日月星辰的气概,好像银河和日月都出自其中。烘托出一种雄伟壮阔的氛围,表达出了作者观此盛景而引发的豪情万丈。
出自《观沧海》,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这首诗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
全诗(节选)如下: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如下:
萧瑟的风声传来,草木动摇,海中翻涌着巨大的海浪。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啊,庆幸得很!就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志向吧。
扩展资料:
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206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207年)毅然决定北上征伐乌桓。
后来在田畴的指引下,小用计策。大约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奠定了次年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而《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得胜回师经过碣石山时写的。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则是虚写,作者运用想象,写出了自己的壮志情怀。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也说明这是乐府唱过的。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观沧海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有什么意义?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意思是庆幸得很,好极了。这是乐府诗的一种形式性结尾,是配乐时人们所加。
字词解释:
幸:庆幸,幸运
甚:很
至:达到极点。
哉:助词,表示感叹语气。
最后两句诗在《步出夏门行》各章末尾都有,应为合乐时所加的套语,与正文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词语用法】是乐府诗的一种形式性结尾,是配乐时人们所加。
扩展资料:
例如在下面的示例中,在《观沧海》和《龟虽寿》,前者是描述面对大海的豪迈情怀,后者是描述平定北方乌桓后曹操踌躇满志的心情,“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和诗义不无关联,在最后一首《土不同》中,诗人描写了四野荒芜,民生凋敝的景象,并且感叹到“心常叹怨,戚戚多悲”。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幸甚至哉
星汉灿烂下一句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全文
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的诗为什么最后一句是"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八个字常见于乐府四言诗形式性的结尾,原作并不包含这八个字,是应配乐的需要所加上去的(乐府诗是用来唱的),与诗意并无必然关联。
2. 注释:
①幸:庆幸。
②甚:很。
③至:极点。
④哉:助词,表示感叹语气。
3.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