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的由来
除夕
【除夕的由来】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以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除夕是一年中最使人留恋的一晚.除夕之夜,最为热闹、喧阗,天一抹黑,孩子们或者半大小伙子,早已拿着香火,东一声、西一响地放起鞭炮来了,胆大的放大炮仗,年
幼的一只手捂着耳朵,远远地探着身子点,其他小孩两手捂着耳朵,紧张而又焦急地等待着…….此情此景,头发白了都不能忘记.
【除夕的习俗】除夕的主要活动有三项:吃团圆饭,祭祀,守岁.
除夕夜的来历
【除夕的由来】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
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除夕"是一年之中人们除旧布新、祈福禳灾的日子.
旧时,又称"除日"、"除夜"、"岁除"、"岁暮"、"岁尽"、"暮岁",民间多俗呼"年三十"或"大年三十".在我国民间普遍重视次日,被成为"年关".旧日,工商业者视端午、中秋、除夕为一年中之三大节关,每个节关都要结算帐目,而以除夕为最重要,要理清一年的来往帐,核实盈亏,规划来年.中国传统风俗,除夕与春节,时相接,俗相类,实为一个传统佳节.
"除夕",义谓旧岁至此而除夕,新岁自明晨开始,有除旧布新之吉兆.王安石《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如屠苏.千门万户瞳痛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梦梁录》卷云:"十二月尽,俗云'月穷岁尽之日',谓之'除夜'.士 家不论大小户,俱洒扫门,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遇夜则备迎神香话供物,以祈新岁之安."《万历嘉兴府志》:"腊月,乡人以朱墨图面,跳舞于市,行古礼.除夕,易门神,桃符,春贴,井皆封,爆竹, 设酒果聚欢,锣鼓彻夜,谓之守岁."除夕守岁,始自南北朝.
(梁)徐君倩《共内人夜坐守岁》诗:"欢多情未极,赏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帘开风日帐,烛尽炭成灰.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除夕之夜,尚有"辞岁",置、送"压岁钱"之习俗.《燕京岁时记》:"凡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之压岁钱."
除夕的来历
"除夕"中"除"字的本义是"去",引申为"易",即交替:"夕"字的本义是"日暮",引申为"夜晚".因而"除夕"便含有旧岁到次夕而除,明日既另换新岁的意思,"除夕"就是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
"除夕"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击鼓驱逐"疫痨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而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则有西晋周处的"风土记"等书."除夕",在古代还有许多雅称,如:除夜、逐除、岁除、大除、大尽等.
古往今来,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很多富有积极意义的习俗."岁晚相与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除夕夜达旦不眠为"守岁"."蜀之风俗如此"(苏轼《岁晚三首序》).
多少年来,我国还有除夕"吃年饭"的习俗,这顿年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