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1582年少的天数是十天
儒略历规定每年平均长度是365.25天,比实际回归年长出0.0078天,即每年长出12分14秒.这点差值在短期内难以发现,但只要过128年,历法规定的年就要多出回归年一天,公元325年,至高无尚的的欧洲基督教教会召开宗教大会,一致确定儒略历是最准确的历法并全面推行.并根据天文观测和宗教活动的需要,规定春分日必须是三月二十一日,而纪念耶稣死后复活的复活节定在春分满月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到公元1582年,随着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的确认和天文观测的技术的进步,发现实际春分时刻已提前到三月十一日,比原定的三月二十一日提前十天,当时的罗马教皇格列高列十三世便召集天文学者和僧侣们商讨改历问题,最后决定采用天文学家利里奥的改革方案.
即:1、为使春分时刻再回到三月二十一日,把1582年月10月4日以后的一天改为10月15日,从中删去10天.
2、采用400年97闰法,即凡公元年号能被4整除为闰年,但公元年号为整百年时,须能被400整除者方为闰年,(如1600年、2000年).其它为平年(如1700年、1900年).
1582年10月5号是星期几
没有,
我们知道,地球环绕太阳转动的周期是365.2422天,而早先人们所使用的儒略历中,因为每4年加进了1个闰日,即2月29日,所以平均下来,每一个儒略年为365.25天.可千万不要小看了这0.0078天(约11分14秒)的差别.一两年还无所谓,甚至十年二十年也过得去,可是几百年积累下来就非同小可了.事实上,在13世纪时,儒略年比实际的天象已经超出了8天,春分日竟然变成了3月13日,而天文学上规定应当是3月21日.当时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哲学家罗吉尔·培根,特意于1263年致信罗马教皇乌尔班四世,敦促他们研究解决这个大问题(当时的制历权在教会).
可谁也没有想到,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难倒了教廷,一直拖了三百多年,致使误差进一步扩大到10天.直到1582年,格里果里十三世教皇才同意了
一位业余天文学家的方案,颁发了改儒略历为格里历的法令,其实,改变的实质主要有二:即在当年扣除多余的10天,具体说来说是把1582年10月4日(星期四)后面的那一天,作为10月15日星期五(本应是10月5日星期五);今后凡不能被400整除的世纪年,如1700年、1800年、1900年等不再作闰年,只有如1600年、2000年等那样可以被400除尽的年份才仍用闰年
.这实际意味着在每400年中加了397个闰日,比原先少了整整3天,也说是说,在新的格里历中,一年长度平均是365.2425天,这与实际年长只差25.9秒,足可保证在二三千年内不出差错.
现行的公历是格利戈里历法,这个历法的是1582年教皇格利戈里根据恺撒大帝引进的算法改进的.它采用的是闰年制也就是现行的制度,不过有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这个历法并不是连续的,中间缺少了11天.1752年9月2日之后的那一天并不是1752年9月3日,而是1752年9月14日.也就是说,从1752年9月3日到1752年9月13日的11天并不存在.抹掉这11天是由英国议会做出的决定.所以要计算某年每个月的天数的,除了要考虑是否是闰年以外,还要考虑1752年的9月.
1582年发生了什么?
一、国内事件
1、公元1582年 正月(壬午 明万历十年 正月)
淮、扬海溢,浸盐场三十,淹死二千六百余人.
公元1582年 二月
(壬午 明万历十年 二月)
俺答死 顺义王俺答死,优恤之,其妻率子上表进马谢,复赐币有差.
免天下积年欠赋凡一百余万两.
2、公元1582年 三月(壬午 明万历十年 三月)
杭州兵变 初,杭州东南二大营兵每名月给饷银九钱,巡抚都御史吴善言奉诏议减三分之一.士兵不满,吴善言出示73;"饷减已定,不愿者听其归农."兵愈大哗,缚吴善言痛殴之.张居正荐巡抚宣大张佳允代吴善言巡抚浙江讨定之.
速把亥死 泰宁部长速把亥与弟炒花等犯义州(今辽宁义县),遇李成梁伏,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