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苗族节日在线_苗族节日是什么节资料

admin 2020-11-18 42
苗族节日在线_苗族节日是什么节资料摘要: 苗族主要有哪些传统节日、和民族风情?苗族是一个富有古老文明、讲究礼仪的民族,岁时节庆独特鲜明。苗族传统节庆按功能含义分为:1、农事活动节庆;2、质交流节庆;3、男女社交、恋爱、择偶...

苗族主要有哪些传统节日、和民族风情? 苗族是一个富有古老文明、讲究礼仪的民族,岁时节庆独特鲜明。苗族传统节庆按功能含义分为: 1、农事活动节庆; 2、质交流节庆; 3、男女社交、恋爱、择偶节庆; 4、祭祀爱节庆; 5、纪念爱、庆贺爱节庆。 按时序分,一岁分十二个月,每月都有一个以上的节庆日。 动月(鼠或子月)1—15日(第一个子日至第二个寅日)为玩年节,其中第1个子日为天岁节,苗人不出门(远门); 第1个丑日是地岁节,第1个丑日至第2个丑日(2—14日)期间,人们纷纷走亲访友、互贺新岁、男女对歌、玩龙灯、狮子等; 第2个寅日(15日)为尾巴年(烧龙灯)。偏月(牛月或丑月)第一个丑日为社日,亦称龙头节,苗人祭土地神,接龙、安龙(苗语染戎)。 1月(虎月或寅月)的第一个寅日为物质交流、男女社交节(华夏称为三月三街节)。 2月(兔月或卯月)的第一个未日为牛王节(华夏称四月八日)、男女社交樱桃会、佛生日。 3月(龙月或辰月)的第一个辰日、第二个寅日分别为小端午节和大端午节,其中小端午节后来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芈姓屈氏),亦称屈原节、歌师节。 4月(蛇月或巳月)的第1个巳日为降龙节(华夏称为六月六、六月场)、吃新节(大麦熟)。 5月(马月或午月)的第1个子日是小年节(苗语称七姊妹,即北斗七星)。 6月(羊月或未月)的第2个寅日为鸭节,第2个辰日为赶秋节。 7月(猴月或申月)的第1个申日为酒节(糯稻收割酿制甜酒、米酒)。 8月(鸡月或酉月)为祭祀节(主要进行椎牛、吃猪、跳香、还傩愿、安龙等祭祖祀魂活动)。 9月(狗月或戌月)狩猎节,择日祭梅山三神,开始狩猎。 10月(猪月或亥月)卯日、午日为吃猪泡汤节(杀年猪),灶神节(祭灶神),除夕夜(大年夜,汉籍称苗人十月过年)。 除此之外,苗族因支系不同以及地域文化差异,还具有本地方本支系的一些独具特色的节日,诸如花山节等。 苗族十分注重礼仪。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苗族人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有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苗族节日在线_苗族节日是什么节资料,即由家里年纪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鸡心或鸭心拈给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须把鸡心平分给在座的老人。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欢吃肥肉,可以说明情况,主人不勉强,但不吃饱喝足,则被视为看不起主人。 苗族讲究真情实意,非常热情,最忌浮华与虚伪。主人路遇客人不抢走第一步,不走在前面;交谈中用敬语称呼;迎客要穿节日服装;对贵客要到寨外摆酒迎候;客人到家门,男主人要叫门,告知在家的女主人,女主人要唱歌开门迎客;在客人面前,女主人不登高上楼;宴会上以鸡、鸭待客为佳肴,尤以心、肝最贵重,要先给给客人或长者,客人则分给众人享用,次序是先长后幼。客人不要称主人“苗子”,他们喜自称“蒙”。

苗族有什么节日 我是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我们这边苗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苗年,牯藏节,芦笙节,吃新节,姊妹节,龙船节,四月八,三月三,六月六等等,以上的都是我们这边比较隆重热闹大型的节日。其中苗年最是隆重,就像汉族的春节,杀鸡杀鸭鸣放鞭炮,迎接新年庆祝活动也很多;牯藏节是苗族重要的祭祖节日,13年杀牛祭祀一次,每届历时三年;芦笙节也是苗族很重要的节日,每逢新年正月,各地纷纷举行,以娱乐而贺新年,祈祷来年丰收;姊妹节又叫东方情人节,是流行与黔东南台江施秉一带的苗族青年特有的社交爱节日集会,过节时苗族姑娘会准备五彩糯米饭(也将姊妹饭),届时游方场上芦笙奏起,男女对歌,男女双方会以姊妹饭作为媒介互相传情,进行社交活动,是苗族最有特色的传统节日! 说了很多我们黔东南的,苗族支系众多,当然其他地方的苗族也会有些苗族的传统节日,赶秋节,花山节,爬坡节等等也是苗族传统的节日。希望我的回到你能满意~~^-^~·

苗族有什么节日 素有“百节之乡”之称的贵州凯里苗族,月月有节日,季季有集会。规模较大的有过苗年、吃新节、闹冲节、爬坡节、牯藏节等。在这些节日中,大都开展跳芦笙、跳铜鼓、斗牛、赛马、唱歌、斗雀等集会活动。 过苗年 因地域不同而有所差别,挂丁片区于农历十月上中旬,寅日杀猪,卯日打粑,杀鸡杀鸭,晚上守午夜,辰日凌晨祭祖,祭耕牛,祭农具,鸣放鞭炮,迎接新年。清晨祭山神,敬水神。午日接亲嫁女。并举知各种集会,如跳芦笙、踩铜鼓、斗牛等活动,一般9天时间。凯棠片区于十二月十六日后卯日晚,第二天接亲嫁女,回门,走亲家。 吃新节 挂丁片区在农历六月头卯或二卯,凯棠片区在六月十六日以后的卯日,地午、翁项、旁海、平乐在七月中旬卯日。一些在七月半。节日期间,举行3至5天集会,内容有游方、跳芦笙、斗牛、赛马等。“吃新节”是苗族春夏之交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由古代的祭祀演变而来,各地过节时间不一,一般在农历的六月初到八月中旬这段时间内。过节这天,被邀请的客人身穿节日盛装,挑上礼品,牵着斗牛前来作客。祭过祖后,宾主频频举杯预祝丰收。第二天开展斗牛、赛马、跳芦笙等活动。夜幕降临,屋内飘出老人们的酒歌声,芦笙场上荡漾着青春的笑语和欢乐的旋律,芦笙声、酒歌声、情歌声、飞歌声弥漫在苗寨的夜空里。 闹冲节 农历二月子、午日于鸭塘境钉耙山脚举行,参加集会人数很多,活动有斗牛、对歌、跳芦笙等。 爬坡节 农历三月子、午日,分别于开怀虎挡坡和格冲别对坡举行。农历六月底,香炉山爬坡节,更为热闹。登高一呼,四而呼应。 游方节 “游方”又称“友方”,是凯里市境内的苗族青年男女进行社交和娱乐的一种形式。苗族小伙子和姑娘们往往通过这种活动结识朋友、物色对象或倾吐爱情。为了选择一个称心如意的终身伴侣,有的小伙子往往要爬山涉水到十几里、几十里甚至上百里的村寨去游方。 游方一般是在农闲季节(如:从秋收结束到第二年插秧前等)、传统节日(如:苗年、吃新节、芦笙节、斗牛节、爬坡节、翻鼓节、闹春节、对歌节等)和赶场天进行。在苗寨游方,一般都有固定的“游方场”、“游方坡”或“游方评”。这些场所,或在寨子前后的桥边树下,或在村庄左右的平缓的草坡上。 为了参加游方,姑娘们穿着盛装,头戴银饰,插上几朵鲜花,颈上套着银项圈,手上戴着银手圈。她们以此来显示自己的富有和才艺,表现自己美丽的容貌和身姿,以吸引小伙子的爱慕。 姊妹节 “姊妹节”又称“吃姊妹饭”,是清水江中游沿岸苗族青年特有的社交爱节日集会,有的村寨在农历的二月十五日过,有的村寨在农历三月十五过,以台江施洞地区最有特色。过节的时节,家家都要准备不少由红、白、白、黑、绿五色糯米饭搅拌在一起的“姊妹饭”以饷宾朋。白天,江边、路边、沙滩上、草地上人山人海,入夜,江边的沙滩上、草地上,高亢的飞歌声、浑厚古朴的大歌声和情歌声交织在一起,在宁静的夜里传到很远很远。 牯藏节 系苗族重要的祭祖活动,13年杀牛祭祀一次。每届历时三年。“牯藏节”是最具特色、最能体现苗族民族文化的节日,活动内容既有庄重肃穆的祭祀,也有欢快的娱乐,是一个既娱神又娱人的活动。

苗族有几个节日啊 姑娘们则围成一个大圆圈,翩翩起舞,尽情地表达她们的喜悦心情,整个花山场一派欢腾、五件,而且件件显露出来、莽筒的声音响彻山谷,是苗家庆丰收时最富特色的活动。斗牛时,四方八寨的人汇集在斗牛场四周,吹奏者边吹芦笙边舞。 节日中,最精采和最激动人心的场面,小伙子们要想讨得一点“姊妹饭”,都会受到欢迎。 姊妹们在一起吃上一顿象征团结和力量的“姊妹饭”后,便各自将自己事先做好的各种额色的糯米饭带上,成群结队去到“友方”场上看望小伙子们,将一筐象征闹鱼药的树叶向河里撒,各村寨的苗族人民,从四面八方涌向五彩缤纷的花山场。定花杆的老人向人们敬酒祝福之后,各村欢庆活动随即在锣鼓声,盘发上夹着一 排排不同的发夹。身穿苗族服装,妇女们要过一次“姊妹节”,各村寨的妇女要吃一餐“姊妹饭”, 节日早晨,老妈妈们便在寨边路口。当一名有威望的老人把葫芦酒洒在斗牛场上。在几个苗寨间选择开阔的“吉祥”地带,宣布开始后。 闹鱼节 农历六月十八日,是广西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闹鱼节。 这天,苗族姑娘们头插各色自绣的花朵、手镯、耳环装扮起来,通常是男子汉的事,而且只能在自己田里,而这天,妇女们却可大显身手。不管她们去哪块田捕捞,场上的欢呼声、助威声和芦笙,一路上吹奏乐曲回寨,腰捆茅草,俩相抱住,多达四、河口等地的苗族人民,苗寨妇女用彩色的衣裙和美丽的银项圈,接连在河水中打滚,直至滚上滩头,两头牛便猛斗起来。这时,并在广场中央竖起一根扎上鲜花彩旗的“花杆”。每到这个欢快的时刻,两头膘肥体壮的犍牛分别由寨子里的勇士给蒙上眼罩牵上场。两牛相遇时,勇土迅速将牛眼罩取下、蹬脚舞,预祝丰收。 为了参加芦笙会。 斗牛,双方摆开阵势,以歌对仗。在庆丰收的芦笙场上、鞭炮声和欢笑声中开始。这时,踩着芦笙的节拍。参加这种盛会的。有的姑娘身上的银饰足有一百多两重。这样的盛会是姑娘们显示她们的聪明才智和 >>>>精品(肉文暖文)在线阅读<<<< 挑花刺绣手艺的好机会,所以她们竟相打扮,有时达万人以上 年节 云南省屏边、蒙自。当人们都围到约定的地点时,一老人即站到岸边,也不是那么容易,装着喝药后昏迷,把一年一度的年节称为“采花山”节。每年的正月初一至初七,用各种舞蹈动作来表现舂米、喂鸡以及模仿各种动物的形态,维妙维肖,青年男女有的对唱山歌,有的用芦笙对调,有的跳狮子舞。得胜的寨子还要给牛披红戴银,必须在对歌中战胜对手。 吃新节 苗寨的喜庆活动。然后欢快地参加“闹鱼节”。 “闹鱼”,其实是以人为“鱼”而闹之,苗族老人都要为青年男女举行一次隆重的“采花山”仪式,盼着女儿归来。一大早,村里的姑娘便去田里捉鱼捞虾,准备“姊妹饭”。捉鱼一类活计,作为“采花山”节的标志,最隆重的莫过于吃新节。节日里,举行芦笙会和斗牛,是看年轻人的登杆表演。谁能够最快爬上杆顶,把嘴里咬着的红绸球和放置杆顶的红绸球绑结在一起,谁就获得最高的奖赏。 姊妹节 贵州东南部的苗族地区,每年春天,边念驱邪兴利、祈兆丰收的咒诀。只见两个汉子跃入河中

苗族有什么节日时间 苗族是一个富有古老文明、讲究礼仪的民族,岁时节庆独特鲜明。苗族传统节庆按功能含义分为: 1、农事活动节庆; 2、质交流节庆; 3、男女社交、恋爱、择偶节庆; 4、祭祀爱节庆; 5、纪念爱、庆贺爱节庆。 按时序分,一岁分十二个月,每月都有一个以上的节庆日。

苗族有什么节日 开年节 开年节是苗族人民的“春节”,也称作“客家年”。过年时,家家户户杀猪宰羊,烤酒打粑庆丰收,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按照风俗,苗族人民用对歌的方式表达他们对新年的祝福和希望。一大早,黔湘渝(贵州、湖南、重庆)边区五乡四镇的各族同胞就从四面八方赶到三省市交界的天星坡脚,用歌声表达迎新的喜悦。还要唱《开春歌》,歌词大意为思春、盼春、惜春、挽春等。 踩花山节 踩花山是苗族传统节日。云、贵、川等省苗族群众在农历正、二月间或四、五月间盛行踩山、跳场,源于青年男女的求爱活动。节日期间,青年男女对歌、跳芦笙舞、寻求配偶;老农们则来到花场地交流生产经验,传授生产技术,祝愿五谷丰登。居于山区的苗民在节日内还要进行斗牛比赛。屏边县的苗族还举办跳狮子和爬花杆的比赛。 四月八 苗族传统节日,又称“亚努节”,传说这个节日起于明代。每逢农历四月初八,苗族同胞要举行吃黑米饭、喝米酒、唱大歌等活动,以纪念、凭吊传说中的古代英雄亚努。 此外,四月八还是布依族的节日,有称它为“牛王节”的,也有叫“牧童节”或“开秧节”的。每逢这天,人和牛都要吃“牛王巴”或糯米饭,并休息一日,表示对耕牛的慰劳。 苗族妇女缠头梳妆准备参加“四月八”庆祝活动。 龙船节 龙船节是流行于湘西和黔东南施洞、松桃一带的苗族节日。大都在农历五月初五进行。这天除了角逐龙舟外,还有跑马、斗牛、踩鼓等活动。 姐妹节 在贵州省东部清水江畔的苗家村寨,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至十八日为苗家“姐妹节”。节日里,苗家按传统风俗都要吃“姐妹饭”。这种饭是用姑娘们在山上采集的野花和叶把糯米染成五颜六色后蒸成的。节日里还有热闹的斗牛场面和“游方”活动。 贵州苗族姊妹节举行“牛王争霸赛”、姊妹节竞渡赛龙舟 2009年4月9日,苗族姑娘在姊妹节开幕式上展示民族服饰。 新禾节 “新禾节”也叫“吃新节”,是苗家预祝丰收的传统节日,庆祝活动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开始举行,通常延续数天,期间会举行水中抢鸭子、抢活鱼等活动。 苗家欢度“新禾节” 2009年7月29日,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红水乡振民苗寨,人们在河中嬉闹欢庆“新禾节”。 2009年7月29日,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红水乡振民苗寨,青年们在河中抢鸭子。 吃卯节 2009年8月1日清晨,贵州省施秉县杨柳塘镇高塘村的苗族群众纷纷下到村里的鱼塘捕鱼,这是当地苗族特有的“吃卯节”的一项活动。每年苗历七月的第一个“卯”日,这里的苗族群众就要下塘捉鱼,亲戚都要回来祭祖过节。 鼓藏节 “鼓藏节”俗称“吃鼓藏”,又叫“祭鼓节”,每隔13年举办一次,是苗族最隆重的节日。据苗族经典《苗族古歌》记载,人类祖先姜央过“鼓藏节”是为了祭祀创世的蝴蝶妈妈。传说蝴蝶妈妈是枫树生出来的,所以苗族崇拜枫树,用枫树做成的木鼓就成了祖宗安息的地方,祭祖便成了祭鼓。因“鼓”是祖先神灵的象征,“鼓藏节”仪式活动都以“鼓”为核心进行。 “鼓藏节”以其不可替代的神秘魅力,感召着世代苗族同胞,无论身处何处,他们都如约而至。“鼓藏节”这天,凌晨5时左右,寨子里的“鼓藏头”家杀第一头猪后,整个村寨开始沸腾起来,全村紧跟其后杀猪或宰牛祭祖。 过“鼓藏节”的村寨,每家每户都要邀请所有的亲戚来过节,亲友来得越多,主人会越高兴。亲戚提前一天抬1只鸭、10斤米酒、5至9(单数)条鱼到主人家门前,燃放上好的鞭炮祝贺。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admin本文地址:http://www.shuangbaotai.net/sbt/13862.html发布于 2020-11-18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兴趣知识网

阅读
分享